开始动手了!中国对日本实质性反制即将开始!11月19日,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媒引述日本政府相关人士说,中国政府已向日本通报将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中国今天上午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联络日本,并指此举可能是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围绕“台湾有事”国会答辩的反制措施。 考虑到日媒报道的这一消息恰发生在中日外交官员会晤之后,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们对日本进行实质性反制了。当然,局势发展至此,这完全是高市早苗自作自受的结果。我们给了日本机会,让高市早苗撤回言论,日本自己没有抓住,这就不要怪我们不客气了。 高市早苗这波操作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1月7日那天,她在日本国会公然放话,说“台湾有事”可能让日本触发“存亡危机事态”,暗示日本能以集体自卫权的名义武力介入台海。这话一出口,不光我们中国民众炸了锅,连日本国内都一片反对声。 鸠山由纪夫、野田佳彦、石破茂这三位日本前首相,接连站出来批评她。鸠山由纪夫直接说她在煽动危机,强调日本不该干涉中国内政。野田佳彦更直接,骂她这话“过于越界,相当轻率”。要知道,这可是1945年以来,日本首相头一回在正式场合把“台湾有事”和自己的军事行动绑在一起。 更讽刺的是就在她发表这番谬论前几天,1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还在北京和日本安保局长秋叶刚男见过面。王毅当时就明确告诉日方,要恪守在台湾问题上的政治承诺,维护好中日关系的根基。 我们把话摆到了台面上,等于给日本递了台阶。可高市早苗倒好,转脸就在国会说出这种触碰红线的话。日本政府后续也没给出任何像样的解释,更没让她撤回言论。这种情况下,我们再不采取行动,就真对不起“底线不可触碰”这几个字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在记者会上把话说得很明白。她提到,日方原本承诺过要保障输华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这是日本海鲜能卖到中国的前提,可现在日方连承诺的技术材料都拿不出来。她更点出关键,高市早苗的倒行逆施已经激起中国民众强烈不满,就算现在放开进口,日本水产品在中国也没市场。 日本水产业这下是真慌了神,他们最清楚中国市场意味着什么。2022年一年,日本水产品光卖到中国(含香港)就有871亿日元,占了他们水产品出口总额的22.5%,我们是他们实打实的最大买家。 2023年8月因为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我们暂停过一次进口,日本水产业直接陷入寒冬。2024年全年,他们对华水产品出口就骤降到61亿日元,几乎是拦腰斩断的程度。直到今年6月,我们才松口,允许北海道、青森县等37个地区的海鲜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就在11月初,日本刚欢天喜地重启扇贝、海参这些高附加值海鲜的对华出口,现在又被一巴掌打回原形。扇贝这单品最惨,2022年有55.8%都销往中国,等于一半以上的市场全靠我们撑着。现在订单说没就没,北海道的渔民怕是夜里都睡不踏实。 高市早苗的任性已经让日本付出了实实在在的代价。她的亲信私下都在抱怨,说首相官邸支持不力,让她没考虑清楚就仓促发言。自民党内部也怨声载道,觉得她为了讨好党内支持层,把整个国家的经贸利益都拖下了水。 这事儿也给日本提了个醒。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是他们政客用来捞政治资本的工具。之前中日双方都说好了,要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保障产业链稳定,结果日方转头就翻脸不认人。 我们的反制从来都不是一时兴起。从11月4日外交会晤提出警告,到11月7日高市早苗发表谬论,再到11月19日正式通报暂停进口,每一步都给足了日本反应时间。是他们自己不珍惜机会,那就得承担后果。 现在日本超市里已经全是价格翻倍的中国替代品,他们的渔民连订单都接不到。这个时候他们该好好想想,到底是跟着首相的错误言论一条道走到黑,还是赶紧纠正错误,拿出诚意来修复关系。 中国的市场从来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不是谁想进就能进、想作就能作的。高市早苗要是还拎不清,接下来等着日本的,只会是更有力的回应。毕竟,任何挑战中国底线的人,都得做好付账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