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提交琉球归属问题的议程,联合国已开始审议!造成琉球群岛现在这个局面的罪魁祸

木槿论事 2025-11-21 17:11:54

中国已提交琉球归属问题的议程,联合国已开始审议!造成琉球群岛现在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中国把琉球议程重新递到联合国,外界都觉得突然,但细看根本不是新话题,而是被压了八十年的旧账。   今天琉球之所以成了“地位未定、却被日本控制”的奇怪状态,不是历史本来就这样,而是二战后关键时刻的一步走错,把整盘棋都送给了别人,那一步是谁迈出去的?蒋介石。   先得把历史底子捋清,琉球和中国的关系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明明白白写进史书的。   从明朝开始,它就是中国的藩属,国王登基要接受册封,往来用的都是汉文文书,年号用中国的,礼制学中国的,几百年来派往中国的使节多得数不过来。   文化、语言、制度都紧密得像贴在一起一样,说琉球是中国传统体系里的组成部分不过分,而日本对琉球真正的控制只有一百多年,还是靠武力硬吞的。   也就是说,中国在琉球问题上有法理、有历史、有民意的根基。   正因如此,二战后世界秩序要重建时,国际社会普遍都认为琉球应该由中国接管。   1943年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两次主动和蒋介石谈琉球归属,甚至直接点名:琉球应该交给中国。   第一次他提出中国直接接管,第二次又加了个折中方案——中美共同托管后再交给中国,不光美国支持,英国不反对,苏联也赞同,中国战时牺牲巨大、贡献巨大,世界都觉得这件事顺理成章。   但就算机会送到嘴边,蒋介石还是愣是把它推开。   他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什么“为了国际稳定”“为了避免美国误解”,可骨子里就是两个字:害怕。   他一心想靠美国维持战后地位,担心主动要琉球会引起美国反感,也怕内战临近,自己没有资源去接管这么大一块地方,于是就用“国际托管”三个字把这事糊弄过去。   而国际会议缺的不是善意,而是中国自己的明确表态,结果蒋介石这一犹豫,直接把原本能落实的主权弄成了一块悬着的空地。   他的拒绝带来三重后果,第一,中国没有正式提出“琉球必须归还”的立场,失去了把主权写进国际文件的机会。   第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原本具备约束力,但因为中国不坚持,琉球归属最终被放到笼统的表述里,没有给日本画死不可染指的线;第三,美国顺理成章把琉球纳入自己的托管区,事实上掌握了控制权。   而等到战后进入清算阶段,连锁反应彻底爆发。   1951年旧金山和约,美国直接把琉球托管权抓在自己手里,甚至不让中国参加会议,蒋介石政府当时不仅没有抗争,反而装作看不见,让美国有了足够空间为后来的布局打基础。   等到1971年美国要调整全球布局,美日之间一句“冲绳返还协定”,施政权就从美国手里转到日本手里,中国完全被排除在外。   美日两国把琉球当成自己的棋子随意摆弄,而中国,却被迫站在门外。   如果当年蒋介石没有拒绝,琉球要么已经回到中国,要么至少在战后获得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而不是今天这种“历史不属于日本、现实却掌握在日本手里”的尴尬局面。   现在的琉球,既面对日本政府的压制,又受美军基地长期驻扎的困扰。   琉球当地民众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反感一直没断过,多次抗议美日安排,很多老人仍记得自己的祖辈说汉语、行中华礼的故事,文化脉络没断,可政治命运却被别人写了。   若当初中国能正常接回琉球,或推动其独立建国,今天东亚的格局可能完全不同。   说到底,蒋介石的问题不只是“退让”,而是他在国家利益与个人政治之间选错了方向。   他把琉球视为“麻烦”,把美国的态度看得比领土还重要,结果既没得到美国真正的支持,也让中国失去了一个战略屏障。   东海方向之所以长期被美日压着,琉球就是关键环节,蒋介石当年的犹豫,直接影响了今天的区域格局。   现在中国主动把琉球问题带到联合国,就是希望把历史拉回二战确立的法理框架,让当年被模糊掉的主权重新审视。   联合国愿意启动审议,也说明国际社会意识到琉球问题绝不是美日说了算,它的归属需要重新回到历史、国际法和战后秩序中去讨论。   琉球之争不是突然出现的矛盾,而是当年决策错误延迟八十年的爆炸,今天这场审议,不是为了追究蒋介石,而是为了纠正历史遗留问题,把被扭曲的秩序重新摆回正确的位置。   整件事最讽刺的地方就在于,如果当初那一步没走错,今天根本不必多绕这段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感慨:历史给过一次机会,蒋介石没抓住,现在我们要用更大的力气去补课。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木槿论事

木槿论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