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的西方,要把先进的高铁技术转让给中国?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穷!

蕊蕊聊过去 2025-11-22 01:52:35

为什么当年的西方,要把先进的高铁技术转让给中国?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穷! 进入新世纪头几年,全球高铁市场基本是一潭死水。欧洲各国铁路网早就建得差不多了,新线路审批难如登天,内部还被几家企业分来抢去,新增订单少得可怜。日本新干线技术牛是牛,可除了本土那几条线,海外几乎没打开局面,早先台湾高铁项目拿到了,但整体出口寥寥无几,东南亚又没钱搞大规模建设。这些巨头工厂里设备闲置,产能利用率低得可怜,财务报表年年见红。 法国阿尔斯通最典型,2003年巨额债务缠身,股价跌成废纸,差点破产倒闭,全靠政府出手32亿欧元救助才喘过气来。那时候公司订单簿薄薄一本,为抢十几列车的生意能跟别人打官司,高管们心里清楚,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德国西门子轨道交通部门也好不到哪儿去,连续几年亏损,本土网络饱和,欧洲市场被瓜分干净,工厂开工率低,技术再好也换不来饭吃。 日本川崎重工那边,新干线图纸堆成山,可海外投标机会屈指可数,生产线空转,靠集团其他业务勉强养着轨道板块。 这些企业表面风光,实际上饿得慌,急需一个能一口吃下海量订单的大市场来救命。就在这时,中国出手了。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要建“四纵四横”高铁网,上万公里客专,这在全世界都是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同年6月17日,铁道部正式发布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招标公告,总共140列,这一个数字就把西方巨头眼睛瞪绿了。要知道,当时全球一年高铁订单加起来都没这么多,更别提背后还有几万公里的潜在市场。 招标规则定得滴水不漏:投标必须是中国境内企业,外方只能跟南北车两家合作;关键技术必须全部转让;在华生产必须挂中国品牌;最狠一招,钱不是先付,得中方工程师完全掌握、验收合格后再结账。相当于让老外免费先教徒弟,徒弟出师了师傅才有饭钱。 四家外企围着两个合作名额抢破头。日本联合体、阿尔斯通、庞巴迪、西门子全来了。西门子一开始端架子,要价高得离谱,还不肯放网络控制等核心技术,眼看投标截止就没谈拢,结果一列都没拿到。阿尔斯通急着翻身,赶紧调整条件跟长客合作。日本联合体也妥协,把E2系平台拿出来,虽然动力配置比本土版少了两组,但好歹抢到60列。庞巴迪靠早年合资厂,顺利拿下20列。 2005年铁道部又启动时速300公里级项目,西门子吃一堑长一智,技术转让费从3.9亿欧元直接砍到8000万欧元,价格清单改了又改,终于跟唐山厂合作拿下订单。 说白了,他们不是想转让,是没得选。中国市场太大,谁丢谁就等于丢掉未来十年饭碗。订单饥渴加上铁道部精准卡位,外方只能一步步松口,把压箱底的技术全交出来。   这波操作,才是真正把开放合作用活了,把外部资源转化为自身实力,为交通强国打下铁底子,也让全世界看到,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就靠一步一个脚印,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干出来的。

0 阅读:36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