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的搜剿战场突然炸出个让人后背发凉的消息——俄军中部集群第2近卫集团军的突击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22 08:44:30

红军城的搜剿战场突然炸出个让人后背发凉的消息——俄军中部集群第2近卫集团军的突击队在北部拉祖尔尼微型区清剿残敌时,从一栋老旧公寓楼里揪出了两个“特殊”的俘虏。   这地方打了快一个月,残敌藏在居民楼里顽抗是常事,但这俩人格外不对劲,浑身上下没一件乌军军服,穿的是洗得发白的民用夹克和牛仔裤,脚上蹬着破胶鞋,乍一看跟逃难的老百姓没两样。   要不是突击队里的老兵眼尖,这俩货说不定真就蒙混过去了。当时俄军正逐户排查,这栋楼的三楼有间房门虚掩着,里面没开灯,隐约有动静。队员喊了声“俄军搜查,出来配合”,里面瞬间没了声响,紧接着传来窸窸窣窣的藏东西声。   这种反应太反常了,老百姓要么开门要么求饶,哪会藏东西?队长一挥手,队员们立刻贴墙戒备,踹开门冲进去时,就见两个男人正往床底下塞东西,伸手一摸全是硬家伙——两把上了膛的手枪,还有几个乌军制式的弹匣。   “别动!动就开枪!”队员们喝止时,两人还想反抗,被当场按在地上。搜身时更蹊跷了,他们内衣领口还沾着新鲜的墙灰,外套口袋里有半包没拆的民用香烟,可裤腰上却别着乌军常用的战术匕首。   带到临时审讯点一问,个子高点的那个先撑不住了,耷拉着脑袋说自己叫彼得·盖伊,旁边是他战友,俩人都是乌军的兵。这话一出来,审讯官都愣了——打了这么久仗,穿平民服的逃兵见过不少,可这俩带着武器藏在居民区,怎么看都不像逃兵。   果然,没审多久彼得·盖伊就全招了,说出来的话比战场上的炮弹还炸耳朵。他说他们俩不是要逃,是上级特意安排留下的,任务就是蹲在那栋公寓楼里,射杀所有想从红军城往外跑的人,不管是俄军溃兵还是当地老百姓。   至于身上的平民衣服,是三天前趁夜色摸进旁边一栋空居民楼偷的,那家人早就逃了,衣柜里剩几件旧衣服,他们扒下来就穿,连军靴都换成了从门口鞋柜里翻出来的胶鞋,就是为了看着更像没撤离的居民。   “为啥要杀老百姓?”审讯官追问时,彼得·盖伊声音都发颤了,说连长跟他们说,要是让这些人跑出去,要么会给俄军带路,要么会把城里的布防情况泄露出去,不如干脆都打死,还能震慑剩下的人不敢乱跑。   他还交代,前一天上午他们就差点开了枪,看见三个老百姓扛着行李往城外走,都已经把枪口对准了,结果听见楼下俄军的脚步声,赶紧把枪藏到了暖气片后面,才没被当场发现。   为了核实彼得·盖伊的话,突击队立马回那栋公寓楼复查,这一查还真找出了不少佐证。床底下除了之前搜到的武器,还藏着一套叠好的乌军作训服,上面沾着泥和血;窗户边的地板被磨出了一道痕迹,明显是长期架枪留下的,正对着楼下的主干道,那是从拉祖尔尼微型区往外逃的必经之路。   更让人揪心的是,旁边楼里没撤离的居民听说这事后,一个老太太抹着眼泪说,五天前她儿子带着媳妇和孙子想逃出去,刚走到路口就被冷枪打倒了,当时还以为是流弹,现在才知道是被这俩伪装成老百姓的兵给害了。   其实熟悉红军城战况的人都知道,这里早就成了绞肉机,之前俄军第2近卫集团军跟乌军第93旅在这打了三天三夜的血战,双方死伤惨重,俄军虽然后来控制了大部分区域,但藏在居民区的残敌一直没清干净。这些残敌打不过就开始玩阴的,躲在楼里放冷枪、扔手榴弹是常事,可伪装成平民射杀老百姓,还是头一次抓到现行。   消息传到俄军指挥部后,指挥官当场就火了,立马调整了搜剿策略,不仅每栋楼都安排了专人把守,还让会说当地话的士兵挨家挨户登记身份,避免再有人混在老百姓里搞袭击。   同时还加派了巡逻队在逃生路线上警戒,给想撤离的居民发了特制的标识牌,就是怕再出现误杀或者被暗害的情况。当地居民也吓得不轻,之前还敢趁白天出去找点吃的,现在除非有俄军护送,不然谁都不敢出门。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得抱着严谨的态度,彼得·盖伊的话虽然有现场证据和居民证言佐证,但毕竟只是他单方面的供述,还得等抓到给他们下命令的连长,或者找到其他相关的俘虏核实,才能完全确认这事儿的来龙去脉。   但不管怎么说,就算只有一半是真的,这种伪装成平民杀害无辜百姓的行为,也已经越了战争的底线。根据《日内瓦公约》的规定,士兵假装成平民作战本来就是背信弃义的行为,要是真的杀了平民,那就是妥妥的战争罪。   现在红军城的搜剿还在继续,这俩俘虏的交代也给俄军提了个醒,后面清剿残敌的时候得更小心,既要分清军人和平民,也不能让这些丧心病狂的残敌再有机会伤害老百姓。   而这事儿传出去后,不管是国际上的人权组织还是军事专家,都在呼吁彻查,毕竟战争再残酷,也得有最基本的人道底线,拿平民当靶子,从来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反而会让人看清这种行为的卑劣。

0 阅读:113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