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法国支持德国、日本、印度、巴西入常,所以在昨天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我们明确提出日本没有资格入常。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就在昨天,中国代表罕见地直言不讳,明确反对日本入常,把“敌国条款”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摆到台面上。这个举动,不只是对日本的否定,也让外界重新审视法国的提议。 回头看看联合国的成立背景,安理会五常的设置本就是二战胜利的产物。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这五个国家作为反法西斯联盟的中坚,理应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但细究起来,法国的席位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1940年,德国铁骑南下,法国政权迅速崩溃,维希政府成了纳粹的附庸,直到戴高乐在海外苦苦支撑“自由法国”运动。 虽然在战争末期,法国确实参与了解放战役,但和其他四大国相比,无论牺牲还是贡献都难以比肩。戴高乐能够借助盟友的支持坐上常任理事国的宝座,更多还是战略平衡下的产物。 这为今天法国在联合国的“活跃”埋下了伏笔。法国近年频频力挺德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入常”,其中尤以对日本的支持最为突出。 日本经济发达、国际话语权强,但政治上始终背负二战“敌国”包袱。联合国宪章中第53条、77条、107条的“敌国条款”,虽然1995年曾被建议废除,但至今没有法律效力,依然是横在日本面前的一道坎。 日本至今无法彻底正视侵略历史,靖国神社的争议、历史教科书的篡改,都让它与“和平守护者”这个身份格格不入。中国此次在大会上的立场,就是要日本先清算历史,再谈资格。 其实,法国的算盘并不难猜。近几十年来,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早已被德国超越。经济体量、工业实力,法国都处于“二号选手”的位置。 2022年,法国GDP仅及德国的七成,欧盟重大事务中多靠与德国结盟才能发声。连德国自己都不再满足于“幕后大国”的角色,2018年默克尔就提出让安理会席位“欧盟化”,法国面临实质上的“让贤”压力。 而且在网络上,经常有网友再说,法国就是五常之耻,在这种不安和焦虑之下,法国主动支持更多国家“入常”,等于把水搅浑,既能拉拢新兴大国做朋友,也能转移外界对自身地位的质疑。 但法国自身的表现,真的配得上五常的责任吗?在联合国维和、全球治理等议题上,中国累计派出近五万名维和人员,活跃在世界各地。美国、英国、俄罗斯同样承担大量国际事务。 法国虽然在非洲有一定军事存在,但大多数行动都需要依赖美国的情报和后勤保障。核电、航空航天等领域法国还有底气,可在欧洲安全、全球战略中,法国的话语权正被不断削弱。 马克龙政府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连第二名都没保住,国内政局也因极右翼崛起而动荡不安。法国航母“戴高乐”号时常因故障停摆,海外驻军的物资供应也越来越吃力。 这种情况下,法国在联合国舞台上卖力刷存在感,怎么看都带着点“心虚”的意味。 再来看日本。表面上,日本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国际形象也在不断修饰。但一个连二战侵略历史都不敢直面、右翼势力依旧活跃的国家,真能成为安理会的“守门人”吗? 战争带来的历史债务,不能靠时间冲淡,更不能靠经济成就抵消。联合国安理会需要的是有担当、有历史自省的国家,而非只会粉饰太平、回避责任的“新贵”。 法国这次力挺日本,与其说是看重日本的国际地位,不如说是处于自身地位不稳的焦虑。 通过帮日本、德国等国家“递补”,法国希望在多边体系中稳住自己的份量。但国际社会并非“拉帮结派”,而是看谁真正为和平负责任。五常席位不是福利,更不是“安慰奖”,而是压力、义务和担当的象征。 你们说现在世界上的国家,有谁能坐上五常的席位呢? 信源:提“入常”再次被驳斥,为什么说日本没资格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界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