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1日,乌克兰总统正式对国际社会表示,并回应了他对于美国版28点旨在结束俄乌冲突新计划的看法。 当地时间11月21日乌克兰总统的表态,说白了就是把心里的苦水倒了出来——作为一个夹在两个军事大国之间的地区小国,如今算是被逼到了墙角,一边是曾经喊着“支持到底”的美国,一边是直接兵戎相见的俄罗斯,俩大佬都逼着它签和平协定,这协定里的条款要是细究起来,说是丧权辱国一点都不过分。这种处境搁谁身上都得崩溃,毕竟历史上也没几个小国能同时被两个顶级军事强国联手“拿捏”。 要是往前倒腾几年,乌克兰还真没料到美国会翻脸这么快。早年间美国为了在东欧牵制俄罗斯,对乌克兰那叫一个“大方”,又是给军事援助又是给政治背书,光是2014年到2020年期间,美国给乌克兰的各类援助加起来就超过了300亿美元,其中军事援助占了近三分之一,小到步枪子弹大到反坦克导弹,基本上是乌克兰前线需要啥就给啥。 那时候乌克兰在东部战场虽然打得艰难,但靠着美国和北约的支援,好歹能跟俄罗斯支持的武装力量掰掰手腕,甚至在2019年还趁着俄罗斯战略调整的间隙,收复了赫尔松附近的几个关键据点,当时不少人都觉得再坚持一阵子,说不定能把战线往东部推得更远。 可这一切都随着特朗普的上任变了味,乌克兰这大半年的日子简直是从云端跌到了泥里。特朗普打从竞选时就对给乌克兰援助这事不情不愿,觉得“美国没必要为了一个欧洲小国花那么多钱”,上任之后更是把这种想法落到了实处。 最典型的就是2024年上半年那档子事,美国原本承诺给乌克兰的120亿美元军事援助,硬是被特朗普政府压着不发,理由是“要先审核乌克兰的援助使用情况”,可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拿援助当筹码逼乌克兰办事。 当时乌克兰前线正缺反坦克导弹和防空系统,俄罗斯刚好趁着这个空当发起了春季攻势,乌克兰因为弹药跟不上,丢了扎波罗热附近的三个重要村镇,光士兵伤亡就比前一个月多了40%,之前好不容易攒下的优势就这么打了水漂。 更让乌克兰憋屈的是,特朗普不光卡援助,还逼着它跟俄罗斯“谈条件”。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提出的28点计划里,光让乌克兰让步的条款就占了15条,比如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所有,还要把东部顿巴斯地区设为“高度自治区域”,这跟直接割地没啥区别。 为了让乌克兰就范,特朗普政府还玩起了“软硬兼施”的套路,一边说“不签就彻底断援”,一边又承诺“签了之后美国会帮乌克兰加入世贸组织”。 这种威逼利诱的手段,把乌克兰架在了火上烤——不签的话,前线没弹药撑不了多久;签了的话,不光丢了领土,国内民众也不会答应,总统的位置都坐不稳。 这边美国步步紧逼,那边俄罗斯也没闲着,早就摆出了“不签就接着打”的架势。俄罗斯陆军在乌克兰东部部署了超过30万兵力,还调来了1000多辆坦克和2000多门火炮,光是2024年10月一个月,就对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和交通枢纽发动了12次大规模空袭,导致乌克兰的炮弹产量直接下降了60%。 可能有人会问,美国之前不是乌克兰的“铁杆盟友”吗?怎么说变脸就变脸?其实说白了,美国从来没把乌克兰当成真正的盟友,只是把它当成了牵制俄罗斯的棋子。特朗普上台后,更看重的是美国的“实际利益”,觉得与其在乌克兰跟俄罗斯耗着,不如跟俄罗斯做交易,比如用乌克兰的领土换俄罗斯在能源和贸易上的让步。这种算盘打得噼啪响,可苦了乌克兰这个“棋子”。 乌克兰现在的困境,其实就是地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缩影。之前靠着美国的援助,还能勉强维持跟俄罗斯的平衡,可一旦美国撤梯子,俄罗斯的压力就压得它喘不过气。 有数据显示,2024年乌克兰的GDP下降了22%,超过600万难民流离失所,军工企业被摧毁了70%以上,就算想硬抗也没那个实力了。 而美国和俄罗斯之所以敢同时施压,就是吃准了乌克兰没别的靠山——欧盟虽然嘴上喊着支持,可实际给的援助还不到美国之前的一半,而且还怕得罪俄罗斯断了能源供应;其他国家要么实力不够,要么不想卷入大国冲突,根本帮不上啥忙。 特朗普政府的无序操作,更是把乌克兰的处境推向了绝境。之前美国给乌克兰援助时,还会协调北约国家一起出钱出力,可特朗普上台后,一味地搞“美国优先”,跟北约盟友闹得很僵,导致2024年北约给乌克兰的援助减少了50%。 更要命的是,他还动不动就放话“要从欧洲撤军”,让北约国家也不敢再大力支援乌克兰,生怕美国真的撒手不管,自己成了俄罗斯的“下一个目标”。 就这样,乌克兰从之前的“有靠山”变成了“没人管”,只能在美俄的双重压力下任人摆布,所谓的“丧权辱国协定”,搞不好真的要被迫签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