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亮出态度! 谁能想到,联合国的三句话,竟能让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岛言论瞬间冷场。11月17日,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发言人明确表示,联合国立场基于联大第 2758 号决议,对台湾的官方措辞没变,所有会员国都该尊重联合国宪章。 要搞明白这规矩有多硬,得先翻翻50多年前的旧账,1971年10月25日那场联合国大会的投票,至今都是打在“台独”和相关支持者脸上的一记耳光。当时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联合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提案,投票结果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压倒性优势通过,这就是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由来。 别小看这组数字,要知道当时美国为了阻挠可是下了血本,尼克松亲自给多国首脑写信,国务卿罗杰斯和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跑断腿,跟100多个国家代表谈了两百多次,还放话要削减给联合国的经费,结果照样没拦住。这决议白纸黑字写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蒋介石集团的代表被当场驱逐,从政治、法律、程序上把台湾问题钉死在了“中国一部分”的框架里,没有任何模糊空间。 高市早苗大概是没好好读过这段历史,或者觉得过了几十年规矩就可以变通,非要在台湾问题上跳出来说话,这可不是简单的口误,是明晃晃挑战联合国权威。要知道这些年敢碰这红线的,没一个有好下场。就像2025年中国外交部发布的立场文件里说的,挑战这个决议就是开历史倒车,必遭失败。 联合国发言人那句“所有会员国都该尊重联合国宪章”,听着客气实则带着警告,意思很明确:日本作为联合国会员国,就得守这规矩,别搞特殊化。可能有人觉得联合国表态就是走个形式,没实际作用,但这次还真不一样,因为中方紧接着就拿出了实打实的反制措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这一下就打在了日本的痛处上。 别以为暂停进口只是小事,中国可是日本水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2022年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占了总量的22.5%,这个比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本每出口五斤水产品,就有一斤多是卖到中国的。更具体点说,日本北海道的扇贝养殖户,几乎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中国市场上,2022年他们卖给中国的扇贝就有9.56万吨,占了当地扇贝总出口量的93%。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北海道近九成的扇贝都要靠中国消费者买单,一旦中国市场停了,这些扇贝就成了没人要的“滞销品”。有北海道的渔民接受采访时说,往年这个时候早就忙着给中国发订单了,现在船都停在港口里,扇贝捞上来要么低价卖给本地超市,要么就只能冻在冷库里,一斤的利润从之前的人民币十几块跌到了几块钱,连成本都快收不回来了。 渔民的日子不好过,产业链上的加工商和出口商更是愁得睡不着觉。日本最大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玛鲁哈日鲁,之前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18%,暂停进口后,他们位于宫城县的加工厂直接停了两条生产线,近百名工人只能在家待岗,每月拿基本工资度日。 东京筑地市场的批发商小林健太,之前每天要给中国客户发三卡车的金枪鱼和三文鱼,现在仓库里堆了几十吨货,只能降价卖给东南亚客户,可东南亚市场的需求量有限,而且压价压得厉害,一笔订单下来亏了近千万日元。 更麻烦的是,这种影响还在不断蔓延,日本水产厅的数据显示,暂停进口后的第一个月,日本水产品整体出口额就下降了12%,其中对中国出口暴跌67%,创下了近十年的单月最大跌幅。 可能有人会说,日本不会找其他国家替代中国市场吗?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比登天还难。首先是饮食习惯差异,欧洲人不爱吃扇贝这类贝类,东南亚国家更偏爱新鲜的活鱼,对冷冻扇贝和加工水产的需求很少;其次是运输成本,把水产品卖到欧洲要走海运,光路上就要十几天,等运到的时候新鲜度早就下降了,价格也卖不上去;最后是市场容量,全球能像中国这样有庞大消费能力,又能接受日本水产品的市场,根本找不到第二个。 日本水产行业协会之前也试着去开拓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市场,折腾了几个月,订单量还不到之前对华出口的零头,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高市早苗的言论本想刷点政治存在感,没想到把整个日本水产品行业拖下了水,现在日本国内的渔民和水产企业怨声载道,纷纷给政府施压,要求赶紧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恢复水产品出口。 有日本媒体做了个民调,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高市早苗的言论“不合适”,觉得她为了政治目的牺牲了产业利益。这也难怪,普通老百姓不管什么政治立场,能赚到钱才是最实在的,现在饭碗都快保不住了,谁还会买她的账。 其实稍微动点脑子就该知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红线,联合国都把规矩定得明明白白,日本非要凑上来挑衅,挨打自然是难免的。 之前美国搞“两个中国”的提案都被联合国否决了,现在日本还想走老路,简直是不长记性。中方的反制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理有据,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又守住了国际规则,让全世界都看到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