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月球搞大基建的日子不远了!首批“月壤砖”已随神舟21号飞船顺利返回,性状

考古学惜农史 2025-11-22 23:58:15

中国人在月球搞大基建的日子不远了!首批“月壤砖”已随神舟21号飞船顺利返回,性状良好。这些月壤砖已在天宫空间站的外部支架上挂了一年,暴露在外太空恶劣的真空、辐射和温度环境中,以验证其力学、热学和抗辐射性能。另外还有两批还在空间站上挂着,继续做2年和3年舱外暴露实验。 说起这批月壤砖的来龙去脉,得从2024年11月15日说起。那天文昌发射场火焰一喷,天舟八号带着74块小砖头直奔空间站。每块砖就十来克,加起来连一公斤都不到,却用了5种不同配方、3种烧结工艺,还有柱状和片状两种形状。柱状的专门测强度,片状的测热学和辐射损伤。砖头边缘还做成榫卯结构,以后机器人直接卡扣拼墙,不用一滴胶水。 它们被固定在空间站外面的暴露平台上,一年时间里,空间站绕地球转了上千圈,每90分钟就经历一次从正180度到负190度的极端温差,宇宙射线和高能粒子像子弹一样不停打上去。2025年11月14日,神舟二十一号带着第一批编号R5的样品落地内蒙古,第二天凌晨在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交接,专家戴上手套一检查:表面就一点轻微颜色变化,没裂纹没剥落,强度基本没掉。这说明什么?说明这种砖在类似月球的环境里至少能扛一年,而且数据远超预期。剩下两批还在天上挂着呢,一批再扛一年,一批扛三年,得把长期老化规律摸得透透的。 这事说白了,就是给未来月球大基建铺路。地球往月球运一公斤东西要几十万上百万人民币,谁扛得住?所以必须就地取材。丁烈云团队的思路特别接地气:机器人挖月壤,太阳能聚光镜一烤,直接烧成砖,现场搭房子。强度比普通砖高三倍,密度跟地球砖差不多,还能做成标准件,像乐高一样拼。 嫦娥八号任务里就要验证原位3D打印制砖,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2035年要在南极建起来,里面肯定少不了这种材料。登月是2030年前的事,后面还有氦-3开采、科研站扩建,甚至小型居住区,全都靠这个技术把成本砸下来。现在返回的样品已经在武汉实验室切片、拉伸、显微镜下看微观变化,建立性能预测模型。数据越攒越多,工艺越改越靠谱,从实验室小样到真能在月球上批量生产,就差最后一步实地验证了。 这批砖回来只是个开始,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头。两年、三年暴露的数据拿齐了,机器人自动烧砖、自动砌墙的技术再成熟一点,中国人真就在月球上搭出第一批永久建筑了。到时候月球南极常年见太阳的地方,太阳能板一排排,旁边就是用本地月壤烧出来的房子,航天员住进去过年都不用愁。

0 阅读:2
考古学惜农史

考古学惜农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