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发酵到今天,基本都已经退无可退。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究竟是出其不意,先发制人?还是渐进施压,等待更好的时机? 最近一系列真实发生的动作,已经让局势变得非常明朗:日本不再遮遮掩掩,美国也不再扮演“劝和”的角色,反而是拉着日本一起在东亚加速布局,架势摆得越来越大,动作也越来越直接。 先说美国,最近美国国防部已经敲定向日本提供一批总值超过八千万美元的军事装备,这事儿不是秘密,美国国防安全合作署官网自己就公布了。 这可不是单纯的军售行为,它的背景特别值得琢磨。就在这个军售消息公布前后,美国国务院还悄悄修改了对台政策文件,取消了一直以来对“与民进党高层接触”的限制。 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美国不打算再装了,它已经把台湾问题放到“美国国家利益”的框架里去考虑了,这跟过去那种模糊战略彻底不一样。 而日本这边,也不是坐着吃瓜的角色。这几年日本自卫队的动作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卫”的范畴。就在今年,日本内阁提出了防卫预算大幅增长计划。 计划用五年时间把军费投入拉到历史新高,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军备扩张吗?而且更让人警惕的是,他们还在加快推动所谓“敌基地攻击能力”的建设。 这一概念其实早在二战后就被日本自己否定过,现在又捡回来了,说明军国主义思维已经不再是边缘言论,而是政策层面的共识了。 更离谱的是,日本最近还在琉球搞人口迁移政策。据日本媒体报道,部分琉球居民被“建议”搬迁到本岛,理由是“安全考虑”。 但从时间点上看,这项迁移政策恰好跟美国在冲绳加强军事部署同步推进,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背后那点精明算盘。 再看钓鱼岛问题,美国明确表态支持日本的“行政管理权”,这就等于在给日本撑腰,给钓鱼岛问题火上浇油。 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还在搞外围包围战。美国跟印度签了个长达十年的战略协议,和泰国、沙特签了稀土合作协议,这些都不是孤立事件。 稀土是战略资源,谁掌握了稀土,谁就掌握了高端制造的命脉,美国搞这个合作就是冲着我们来的。它不可能不知道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它现在就是想从多个方向分散我们的优势。 再看看印度。别看美印关系看起来是“互利共赢”,但在我们周边,印度一直是个不安分的因素。美国拉拢印度,其实是想在中国的西南方向上制造一个牵制点。 而且,这几年印度在边界问题上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说到底这背后就是有人在推波助澜。日本这边,像高市早苗这种政客,最近的发言也越来越激进,把“台海有事”挂在嘴边。 过去日本还会顾及点外交礼节,现在干脆直接公开站队民进党当局,搞得好像台海局势真跟它有关系一样。而日本国内对这一套也并没有太多反对声音。 这说明整个社会氛围已经悄悄转向,军国主义的苗头确实在抬头。说到底,中日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不是偶然的。 日本在美国的战略框架中已经彻底绑定,它甘愿做美国的“东亚前哨”,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亚洲国家。美国也不再掩饰。 它现在是把整个印太地区当战场来经营,台海、南海、东海,一个都不放过。所有动作串联起来看,就只有一个明确信号:遏制中国,这是它们的主线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渐进施压”还是“先发制人”,其实不是简单的二选一。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多线博弈的局面,既要稳住台海,也要防住钓鱼岛,还要看住背后那一堆打算盘的国家。 出手的时机要选得精准,但底线必须守得坚定。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太多退路,更不能再等对方把局布得更满。 这局棋已经开到中盘,形势比人强,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稳中有变、变中求胜。国际局势风起云涌,但中国该有的战略定力不能丢,该亮的底牌也不能藏。 面对美日这种全方位“合围式”操作,我们要做的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谋局。因为真正的胜利,从来都不是靠别人让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