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不怕,甚至期待再次跟中国发生战争?因为日本设想的是,中日冲突的战场无论怎样都会在中国或朝鲜半岛,而不是在日本本土。这种想法延续了一千多年,这种思维已经刻进了他们的战略骨子里。 早在唐高宗时期的白江口之战,日本第一次主动派兵跑到东亚大陆周边挑事,想跟唐朝争夺朝鲜半岛的话语权。结果唐军在朝鲜半岛的锦江入海口把日本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可即便输得那么惨,战场离日本本土还隔着茫茫大海,日本列岛连唐军的影子都没见着。 这场惨败没让日本放弃扩张心思,反倒让他们摸清了“门道”——只要把战场锁在大陆,本土就永远能隔海避险。战败后日本赶紧派遣唐使频繁访华,学制度、学文化却没丢战略野心,本质就是想攒够实力再到大陆“抢地盘”,反正打输了也伤不到自家根基。 这种错觉到明朝万历年间被彻底放大。丰臣秀吉刚统一日本,就带着十几万大军渡海侵朝,喊着“假道朝鲜打明朝”的口号,把朝鲜半岛搅得鸡犬不宁。朝鲜军队节节败退,汉城、平壤接连失守,眼看就要被日本打通进军中国的通道。明朝朝廷急调李如松率军驰援,数十万明军跨江入朝,战场全集中在平壤、碧蹄馆、露梁海战这些朝鲜土地上。日军最后被揍得丢盔弃甲,可日本列岛连明军的战船都没靠近过,这种“打仗只祸祸别人家园”的体验,让他们的战略思维更根深蒂固。 到了近代甲午战争,这种套路玩得更溜。日本先在朝鲜半岛挑事,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全选在中朝周边海域,陆路战场也集中在辽东半岛和朝鲜境内。清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辽东百姓遭日军屠戮,可日本本土依旧安然无恙,还靠着战争赔款和掠夺的资源国力暴涨。这一次胜利让日本更加笃定,只要把战场设在大陆,自己就能“以战养战”,即便后续二战后期遭美军轰炸,他们也没彻底丢掉“本土难被攻击”的旧思维。 但日本忘了时代早变了。古代中国海军侧重近海防御,没条件跨海东征;可现在中国有航母编队,有远程打击能力,海空力量早已能突破第一岛链。更关键的是,过去日本能靠“离岸作战”占便宜,是因为中国历代王朝重心在陆权,而现在中国海陆兼备,既能守本土又能护海权,日本再想把战场外移,根本不现实。 更讽刺的是,日本的战略思维还带着致命漏洞——他们总觉得隔海就能避险,却忽略了现代战争的全域性。一旦冲突爆发,贸易航线、能源通道、电子网络都会成为战场,资源匮乏、依赖进口的日本,光供应链断裂就扛不住。历史上那些“本土无忧”的案例,全是建立在古代、近代的军事技术差距上,放到今天早就失效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