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拒绝跟随蒋介石去台湾,蒋介石在日记里怒骂他是“阿斗”,并说“说孙科这个人,不仅卖党而且卖国,是总理的不孝子孙!”那么,这些年孙科去了哪里,最后结局如何呢? 孙中山的独子孙科,从小跟着祖母在夏威夷长大,那时候的生活倒也平静,接受了当地教育,十三岁就去了美国,继续念书。1911年从檀香山圣路易斯学院毕业,紧接着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了文学学士,1916年的事,然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第二年就搞定科学硕士,还得了荣誉法学博士。 孙科没毕业就已经投身革命,1910年就在檀香山加入同盟会,给当地的革命报纸写英文稿件。父亲孙中山对他期望极高,常从国外寄来中英文名著,反复叮嘱他多读书、明事理。1917年他学成回国,直接进入广州海陆军大元帅府当秘书,没过几年就挑起了重担。 1921年,孙科第一次出任广州市长,这年他才三十岁。他拆旧城墙、修马路,疏通六脉渠改善卫生,还创办了市民大学,这些市政建设让广州的城市面貌有了明显变化。之后他又两度担任广州市长,期间还制定了土地征税条例,用税收支持城市发展,减少商业投机。 孙中山去世后,孙科在国民党内部一直身居高位,当过立法院长、行政院长,还参与过铁路建设规划,提出过“管理统一”的现代化理念。但他和蒋介石的矛盾由来已久,两人政见分歧很大,孙科倾向西方民主制度,蒋介石却坚持独裁统治。 1948年底,国民党战局不利,孙科提出“光荣的和平”,主张和共产党谈判,还联合其他要员逼蒋介石下野。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蒋介石,也为后来的决裂埋下伏笔。1949年3月,孙科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彻底退出了核心权力圈。 蒋介石撤往台湾前曾邀请他同行,孙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先移居香港,那段时间家里天天有亲友故旧上门求助,他只能拿出少量钱财打发,日子过得并不顺心。1950年他赴法国投奔老友,两年后又转到美国,投靠长女孙穗英。 在美国的十六年,孙科彻底远离了政治中心,生活也陷入窘迫。他一生不蓄私财,没有固定收入,只能靠子女接济,曾经有过靠番薯充饥的日子。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读书,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家里最不缺的就是书籍。 周恩来总理曾托人转达邀请,希望他回国定居,但孙科始终没有回应。1965年,75岁的孙科思乡情切,在旧部的斡旋下,他选择前往台湾。抵达台北时,蒋经国亲自到机场迎接,蒋介石还提名他担任“考试院”院长。 晚年的孙科在台湾重新参与政治活动,虽然身居高位却没有实权,更多是起到象征作用。他不再提过去的政见分歧,多次公开表示拥护蒋介石的立场,两人的矛盾也随着时间慢慢淡化。1973年9月13日,孙科因心脏病在台北去世,最终葬在阳明山双重溪。 他的一生始终顶着“孙中山之子”的光环,早年投身革命、深耕市政,有过理想与抱负;中年深陷政治漩涡,与蒋介石的恩怨纠葛贯穿半生;晚年漂泊海外,最终在台湾终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