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突然放出一句硬话:中国要是被逼到动手,可能有人趁火跟上;可要是把挑衅者

鉴清评趣 2025-11-24 11:10:54

俄罗斯媒体突然放出一句硬话:中国要是被逼到动手,可能有人趁火跟上;可要是把挑衅者真打疼,反倒能换来尊重和安静。 就说不久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的那番话,算是把挑衅的调子拉得挺高,她公开说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还把这和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绑在一起,这可是 1945 年日本战败后,第一次有日方领导人在正式场合说要武装介入台湾问题,明摆着是触碰中国的核心利益。 中方肯定不能坐视不管,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直接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把这话定性成 “武力威胁”,还说要是日方真敢动手,那就是侵略,中方绝对会自卫。这事里就能看出,面对明晃晃的挑衅,软着来根本没用,必须把态度亮明、把底线划清,对方才有可能收敛。 再看欧洲那边的情况,波兰前段时间突然卡住了中欧班列,理由说起来挺牵强,说是白俄罗斯在边境威胁到它的安全。可稍微了解点情况的都知道,实际是波兰跟着美国围堵俄罗斯,自己买了几百辆美国和韩国的坦克,还拉着北约四万兵力搞军演,而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军演才一万三千人,到底是谁在挑事一目了然。 更有意思的是,英国还跟着掺和,派台风战斗机飞到波兰上空,摆明了是支持波兰的做法。要是换成别的国家,可能就陷入和波兰的纠缠里了,但中俄没那么干,直接官宣开辟北方航路,把挪威、瑞典这些欧洲北部国家都纳入进来,等于绕开了波兰的堵截。 这一手其实就是 “打疼” 挑衅者的另一种方式 —— 你不让我走这条路,我就另开一条更好的,让你的阻挠变得毫无意义,反而显得你格局小。 俄罗斯媒体能说出这话,其实和它自己的经历也有关系。俄乌冲突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直在加码制裁和围堵,但俄罗斯没妥协,反而和中国越走越近。 之前总有人炒作 “俄罗斯依赖中国有风险”,连法国总统马克龙都这么说过,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看得很明白,他说中国从不强加规则,中俄贸易额去年都到 2400 亿美元了,今年还在涨,这种合作根本没什么风险。 这背后其实就是 “打疼挑衅者” 的逻辑,俄罗斯顶住了北约的压力,没有任人拿捏,反而赢得了平等合作的空间,这和中国应对挑衅的思路是相通的。 再看联合国最近的动静,美国主导的加沙决议投票,13 票赞成,中俄选择弃权。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不否决,其实这也是一种策略 —— 不直接对抗多数国家的共识,但也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这种处理方式和应对日本、波兰的强硬形成对比,说明 “打疼” 不是只有动拳头一种,关键是让挑衅者明白,你的行为达不到目的,甚至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就像日本,说了硬话之后,中方直接把问题捅到联合国,让国际社会都看到日方的危险言论;波兰卡了班列,结果中俄开辟新航路,反而让它失去了合作机会。 这些事串起来看,俄罗斯媒体的话确实有点道理。国际社会说白了还是讲实力和底线的,你越是退让,越容易招来 “趁火打劫” 的,就像要是中国对日本的挑衅含糊其辞,说不定其他国家也会跟着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但要是像应对波兰那样,用实际行动让挑衅者的算盘落空,或者像对日本那样用强硬表态划清红线,反而能换来尊重。 说到底,所谓的 “尊重和安静” 从来不是求来的,而是靠自身实力和坚定态度挣来的。面对挑衅时的犹豫只会被当成软弱,只有让对方清楚知道挑衅的代价,才能真正杜绝没完没了的骚扰。 那么,你觉得面对各种挑衅,“划清底线” 和 “灵活应对” 哪个更重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