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突然掐断对台稀土供应,台当局慌了,连台湾学者都忍不住喊,与其断供,不如直接统一,这次被拉黑的8家台湾实体,全是台独的军工爪牙,造经国号战斗机的汉翔航空,搞无人机的精美航太,还有那个专门研究武器的中山科学研究院,这些企业,要稀土干啥,明眼人都懂,稀土是军工维生素,造导弹战斗机芯片都离不开 就连无人机和芯片制造也得依赖铈、镧等稀土元素进行精密加工。台湾这些被点名的企业,平时躲在“军民融合”的幌子下偷偷搞武器研发,现在稀土供应突然中断,相当于被掐住了命脉。 汉翔航空作为“经国号”战斗机的制造方,最近正忙着推进新型教练机和高教机研发。他们研发的“勇鹰号”高级教练机,仅单架就需要消耗数十公斤稀土材料。 特别是发动机叶片和航电系统,必须使用镝、铽等重稀土元素增强耐高温特性。如今大陆断供稀土,汉翔仓库里的库存最多维持三个月正常生产,后续的飞机交付计划眼看就要搁浅。 同样跳脚的还有雷虎科技,这家标榜“民用无人机”的企业,暗地里一直为台军提供侦察无人机原型机。其最新型号的无人机体,采用大量稀土永磁电机驱动,摄像系统更依赖钇、铕等元素提升夜视性能。原定明年交付的五十架无人机订单,现在连核心部件都凑不齐。 最值得玩味的是中山科学研究院的反应。这个被称作“台湾版洛克希德”的机构,负责着“雄风”系列导弹和“云峰”巡航导弹的研发。他们实验室里那些精密仪器、导弹制导系统,甚至通讯设备的磁控管,没有一样离得开稀土。 特别是制造相控阵雷达必需的钐钴磁体,全球九成原料都来自大陆。所里资深研究员私下透露,所内重稀土储备仅够维持现有项目两个月的消耗。 台湾地区每年需要进口约三千吨稀土,其中九成以上经由香港转口贸易输入。这次大陆海关的精准管控,直接卡住了军工企业的咽喉。别看台当局表面强装镇定,经济部门负责人已悄悄召集相关企业开过三次紧急会议。 会上有人提议转向越南、澳大利亚寻找替代货源,但立即被技术专家否决——先不说这些国家的稀土提纯技术远不如大陆,光是新建供应链就需要至少十八个月,更别提澳大利亚进口的镝元素价格是大陆的三倍还多。 更让台当局头疼的是连锁反应。稀土短缺正在波及半导体产业,台积电某生产线负责人透露,某些特殊制程需要采用稀土抛光材料,若三个月内不能解决供应问题,部分高端芯片产能可能被迫调整。虽然企业目前尚有库存周转,但管理层已经着手评估减产预案。 这场稀土断供就像一记精准的点穴,让岛内某些势力清醒认识到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知情学者透露,某军工企业高管在内部会议上直言:“以前总以为靠着国际采购能高枕无忧,现在才发现关键材料命脉始终握在别人手里。” 随着库存日渐见底,这些企业的应对招数也开始见底。汉翔航空试图通过日本三菱重工迂回采购,却发现对方提供的稀土材料不仅价格暴涨四成,还要求搭售其他滞销产品。雷虎科技转向哈萨克斯坦寻求合作,却因提纯技术不达标,首批样品合格率不足三成。中山科学研究院更被爆出试图通过缅甸渠道进口稀土矿石,但因缺乏冶炼能力,囤积的原料根本无处加工。 岛内产业界人士普遍预估,若稀土断供持续半年,将导致军事研发项目大面积停摆,连带影响民用科技产业。某智库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台湾地区稀土储备总量至多支撑五个月正常运转,其中军工体系库存消耗速度比预期快得多。 这场突如其来的断供,仿佛给某些人上了生动一课。有网友说得直白:“平时喊着要自给自足,真到关键材料断供时,连最基本的军工生产都维持不了。”还有评论一针见血:“既然离不开大陆的稀土,还不如早日实现统一,省得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 看看台湾这些企业的现状,再对比大陆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矿山开采到分离提纯,从材料加工到高端应用,全产业链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别是近年来大陆在稀土深加工领域持续突破,已经能生产出纯度高达99.999%的稀土金属,这种技术优势根本不是临时抱佛脚能追赶的。 说到底,现代工业体系就像精密运转的钟表,稀土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齿轮。某些人过去总幻想着依靠外部势力就能高枕无忧,现在稀土断供就像突然停摆的钟表,让他们看清了现实——没有大陆供应的关键材料,连最基本的国防研发都要陷入停滞。或许正如那位学者所言,与其在断供危机中惶惶不可终日,不如认真思考怎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