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北大一教授,路遇一女子贩卖字画,他随手拿起一幅打开,却忽然脸色大变,

山有芷 2025-11-24 16:21:24

1952年,北大一教授,路遇一女子贩卖字画,他随手拿起一幅打开,却忽然脸色大变,这竟是一张成吉思汗画像真迹,便花3块钱买了下来!   这位令欧亚大陆战栗的征服者,恐怕万万没想到,自己死后千防万防的“真容”,有朝一日会被扔在北京街头的旧货摊上,标价甚至不如一顿丰盛的便饭,那幅画像上的成吉思汗,并没有挥舞马刀的狰狞,反而头戴白貂皮暖帽,身着素白毛绒衫,眼神深邃却又静穆。   这种极为特殊的服饰形制与墨色神韵,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元代气息,在1952年的那个秋天,猝不及防地撞入了史树青的眼中,当时这位北大考古系的教授,正巧路过一家糕点铺的门脸,一位名为崔月荣的中年妇人随意地坐在箱子上。   手里揣着的旧画轴看起来像是刚从大扫除里清理出来的杂物,在行家眼里,捡漏往往就在一瞬间的心跳加速,史树青并非只想随便逛逛,他不仅是考古学者,更是一位对流落民间的文物有着极高敏感度的“寻宝人”。   当画轴展开,那种属于元代宫廷画师特有的笔触让他心里“咯噔”一下,虽然民间传说成吉思汗留下了不画像、不立碑的“四不”遗嘱,但这幅画给人的冲击感太真实了,它与故宫中某些藏品的风格高度互证,无论从开脸还是衣褶的处理。   绝非后世那般刻意模仿所能达到的自然,更有意思的是这场不对等的博弈,摊主崔月荣只道是家里老辈留下的旧物,说法不一,有说是明代画家崔子忠传下的家底,也有说是清朝当大官的公公随四川总督办差时带回的,总之在她看来,这就跟处理家里多余的废铜烂铁没两样。   当史树青按捺住内心的惊涛骇浪上前问价时,这种“绝世孤品”遭遇了堪称荒诞的定价,妇人起初甚至半开玩笑说看着顺眼就送了,或者随口报出了一个“三块钱”三块钱,在那个年代也许能买几斤肉,但绝对买不到一段历史。   史树青二话没说,立刻掏出钱塞给对方,甚至没敢还要那句“送您了”的人情,生怕这笔交易下一秒就变卦,他像护着刚刚出土的易碎瓷器一般,小心翼翼地将这幅画卷起揣进怀里,回到家后,他将画铺在案头,举着放大镜一夜未眠。   每一处细节的审视都在印证他最初的判断:这是真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这幅画的身世之谜被彻底揭开,它并非成吉思汗在世时的写生,因为没人敢违抗大汗的命令,但在他去世五十年后,为了供奉祭祀,他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下令由宫廷画师追绘。   这意味着,这不仅是一张画,更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接近成吉思汗真实样貌的影像资料,1962年,当这幅画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时,直接将馆内成吉思汗文物的收藏数量从尴尬的“0”变成了极其厚重的“1”。   那个曾被随意摆在糕点铺旁、险些随风散佚的旧画轴,如今已稳居“镇馆之宝”的行列,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一位在此后数百年里影响世界的霸主,其最珍贵的面容存证,竟全凭一位学者用三块钱和一双慧眼,从市井烟火的尘埃中硬生生“抢”了回来。 信息来源:揭秘成吉思汗“四不许”遗嘱:不许别人为他画像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山有芷

山有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