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15名空降兵从5000米的高空盲跳。下降中的李振波发现自

斜烟白兔 2025-11-24 19:48:03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15名空降兵从5000米的高空盲跳。下降中的李振波发现自己的主伞怎么也打不开,眼看距地面就剩几百米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茂县那边路全断了,手机没信号,直升机飞了六趟都进不去。里面到底死伤多少人、还能救多少,全是黑灯瞎火。地面部队爬山过去至少得几天,时间等不起。唯一能快的办法就是空降兵直接跳进去探路。 李振波当时是空降兵研究所所长,48岁,按部队规定早就不用亲自跳了,但他跳伞两千多次,研究伞具一辈子,最懂高原复杂地形下的风险。 13日第一趟一百人上飞机,大家都写了遗书,结果飞机飞到高空结冰严重,舱门都打不开,只能返航。这事儿把所有人憋得够呛,李振波直接跟领导拍桌子,说不管咋样必须跳进去。 返航路上,李振波就琢磨不能用普通圆伞,那玩意儿风一大就飘,茂县下面全是山,容易撞死。得换翼型伞,能自己操控方向,但部队会跳翼型伞的没几个,从一百人里挑来挑去,只剩二十多个熟练的,去掉后勤保障,最后就定下15个人。 这15人里年龄最大的就是李振波,最小的向海波才23岁。装备只有卫星电话、急救包、定位仪,跳下去就是三无:没气象资料、没地面指挥、没任何标识。 5月14日天气稍微好点,运输机再次起飞。飞机到茂县上空接近5000米,云还是厚得像锅盖,飞机颠得厉害。舱门一开,冷风呼呼往里灌,大家戴着氧气面罩互相再检查一遍伞具。李振波站到门边,趁云层裂开一道小缝,直接第一个跳。 后面14个分成两批紧跟着出舱。自由落体得一千多米才到开伞高度,因为开伞器在3500米以下才好使。高空缺氧、手冻得僵、风大得耳朵嗡嗡响,但必须保持姿势稳住。 李振波拉主伞拉环,一下没开,再使劲拉,还是没反应。这是他跳伞30多年头一次主伞彻底失灵。王君伟也遇到一样情况。两人几乎同时甩掉主伞包,拉备用伞。备用伞总算打开,但时间已经很紧,离地就剩几百米。 李振波备用伞开得晚,下降速度没完全缓下来,落地直接撞树,大腿被粗树枝刺穿。殷远伞挂樱桃树上悬着,雷志胜右腿砸石头上当场肿得老高。其他人也零零散散落在几公里范围内。 12点25分,全员落地,第一件事打开卫星电话报告:15人全部安全,但地形太复杂,不建议大部队空降。这一条情报直接救了后面上千伞兵的命,因为后续部队还带着圆伞,跳下来十有八九得出事。 落地不算完,腿伤的腿伤,挂树的挂树,大家互相呼叫集结。李振波把树枝从腿上拔出来,简单包扎,拄着树棍带队往村子走。老百姓看到部队来了,好多人直接哭出声。 这15人接下来7天7夜,翻了4座3000多米的大山,徒步220多公里,穿了7个乡55个村。上报30多批灾情,实地勘察开辟了6个直升机落地场。其中牟托村那个点,解决附近10万群众和伤员的空中通道。 七星关景区300多游客断水断粮,他们护送出来,还用卫星电话帮游客给家里报平安。这支小分队就是第一批真正踩进震中的部队,把外界的救援通道硬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斜烟白兔

斜烟白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