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印度消息 11月24日,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全球所有使领馆全面恢复给中国护照办

蕾蕾不打雷 2025-11-24 21:47:08

来自印度消息 11月24日,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全球所有使领馆全面恢复给中国护照办旅游签,不再只限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四个地点。 这意味着,从纽约到内罗毕,从伦敦到悉尼,持中国护照的人都能申请赴印旅游签,消息一出,朋友圈刷屏,旅行社连夜改行程,航空股应声上涨。可热闹背后,一个现实问题浮出水面:门是打开了,但门槛还在不在?这步棋,印度走得有点急。 自2020年暂停对华旅游签证以来,五年间中国游客几乎绝迹。而疫情前,每年约20万人次的中国游客在印度消费近20亿美元,是高端旅游市场的重要来源。如今,泰国对中国免签、马来西亚推电子落地签、越南简化流程还减手续费,连日本都悄悄放宽多次签条件。相比之下,印度若继续端着“高冷”姿态,只会眼睁睁看着客源流向别处。 所以这次全球放开,与其说是战略自信,不如说是经济倒逼。尤其今年10月底,靛蓝航空开通加尔各答至广州直飞;11月10日,德里—广州每日航班复航;明年2月起,新德里—上海直飞也将启程。航线一张张铺开,总不能让飞机空着飞回去。签证政策必须跟上,否则就是自己掐断复苏的命脉。 但开放不等于畅通。7月那次小范围重启后,不少申请人遭遇“电调”(电话核查),有人因银行流水余额少了几千块被拒,有人因行程单写得不够详细被打回。更让人犹豫的是,印度部分地区的治安和服务水平仍存隐忧。过去有中国游客反映,在热门景点被高价宰客、语言不通求助无门,甚至遭遇骚扰。这些不是个别案例,而是系统性短板。 让我担心的是,印度是否只做了“面子工程”。签证网点铺开了,可入境审查标准是否统一?景区有没有中文标识?酒店能否提供中餐?导游会不会普通话?这些“里子”不补上,光靠喊“欢迎中国游客”没用。举个例子:泰姬陵每天接待上万游客,但至今没有官方中文导览APP;斋浦尔老城道路狭窄,打车软件常定位不准,中国游客迷路是常态。如果连基本便利都做不到,再便宜的机票也难换来回头客。 带来的好处包括:一是促进民间交流,为中印关系回暖注入暖意;二是带动印度服务业就业,旅游业本就是其重要支柱,直接或间接支撑两千多万岗位。但如果体验差、安全感低,短期客流激增反而可能引发负面口碑,得不偿失。 我认为,印度真正需要的不是多开几个签证点,而是建立一套针对中国游客的服务体系。比如在主要机场设中文服务岗,在热门线路培训双语导游,推动景区接入中国移动支付。这些事做起来琐碎,却比发一百条欢迎推文更管用。 说到底,旅游是人心的往来。航班能飞起来,签证能办下来,但信任要靠一次次安全、顺畅、尊重的旅行体验慢慢积累。印度若只想赚快钱,恐怕只会收获一波“打卡即走”的过客;若愿意沉下心打磨细节,才可能把中国游客真正留住。 门开了,路还得一步步走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1
蕾蕾不打雷

蕾蕾不打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