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评论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此次对日本的强烈反制,高市的

青一说社会 2025-11-25 14:12:49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评论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此次对日本的强烈反制,高市的失言仅是一个引爆点,多年的钓鱼岛之争也激不起这样的惊涛骇浪。日本无法阻止中国经济、科技的发展,最好的相处之道,不是对美国制裁中国的动作亦步亦趋。在‘后美国’时代,日本还须学习如何与中国和平共存,目前的外交危机也是一个它重新调整步伐的时机。”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的没错,这场中日外交风波的根子,早就在十年二十年的摩擦里埋下了。 就像2024年8月15日,日本战败79周年的敏感日子里,首相岸田文雄公然通过代理人向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高市早苗作为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更是亲自到场参拜,和一群右翼政客一起给战犯“招魂”。   而且日本文部科学省多年来持续修改教科书,把“侵略中国”改成“进出中国”,把南京大屠杀描述为“无法确认具体人数的混乱事件”,试图让年轻一代忘记军国主义的罪行。   领土争端上,日本更是“得寸进尺”,2012年日本搞所谓“钓鱼岛国有化”,以为能悄悄把岛攥在手里,没想到中国直接启动常态化巡航,从最初的偶尔亮相到后来的天天 presence,海警船、渔船、军机轮番上阵,把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牢牢抓在手里。   可日本就是不肯死心,一边在钓鱼岛问题上小动作不断,一边在东海油气田问题上漫天要价,明明之前达成过共同开发的共识,却动不动就以“侵犯主权”为由撕毁协议,想着独吞资源。   经济上,日本还一边赚着中国的钱,一边跟着美国打压中国。   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高达3083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日本的汽车、电子元件、化妆品等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丰田、本田在华年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以上,中国游客一旦锐减,日本旅游业就要损失上千亿。   可日本转头就跟着美国搞“供应链脱钩”,限制半导体制造设备、高端材料对中国出口,还拉拢韩国、荷兰搞“芯片四方联盟”,想卡住中国科技发展的脖子。   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让中国企业彻底看清了日本的真面目——需要中国市场时,就喊“中日经济互补”;美国施压时,就立刻翻脸打压。   中国之前还想着“经济往来能缓和政治矛盾”,可现实却是中国的善意换不来日本的诚意,反而让它觉得中国“离不开日本的技术”,更加肆无忌惮地挑衅。   中国这次的强烈反制,其实是“忍无可忍”后的必然选择。之前日本再怎么挑衅,中国都还想着“维护中日关系大局”,留了三分余地,可日本却把这种克制当成了软弱,变本加厉。   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不过是日本长期干涉中国内政的集中爆发——从偷偷给台湾卖武器,到派政客窜台,再到在国际上给“台独”势力站台,日本早就突破了中日关系的底线。   中国驻日大使馆亮出“敌国条款”、拒绝出席中日韩峰会、加大军事威慑力度,这些反制措施看似猛烈,实则是在告诉日本:之前的“温和模式”已经结束,再敢挑衅,就要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   日本之所以陷入如今的外交困境,根源在于它始终无法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也无法正视历史和现实。   它既不想承认中国已经崛起的事实,还抱着“甲午战争”以来的优越感;既想从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又不想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既想依附美国寻求安全感,又不想被美国当枪使。这种自相矛盾的心态,让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左右摇摆、反复无常,最终把自己逼到了墙角。   联合早报说的没错,“后美国时代”已经到来,日本再跟着美国亦步亦趋,只会越来越被动。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日本要是真聪明,就该借着这次危机重新调整步伐,放下历史包袱、放弃遏制思维,学会和崛起的中国和平共存。   要是还执迷不悟,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迟早会被时代淘汰,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0 阅读:99

猜你喜欢

青一说社会

青一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