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万没想到:中日闹这么凶,莫迪和李在明这俩老狐狸突然都冒头了。   往年1

天天纪闻 2025-11-25 16:21:49

美国万万没想到:中日闹这么凶,莫迪和李在明这俩老狐狸突然都冒头了。   往年 11 月,日本的枫叶季早该被中国游客的相机塞满,可今年倒好,东京银座的免税店店员闲得反复擦柜台,北海道札幌的老牌温泉酒店退订单堆成了小山 —— 中国游客几乎全撤了。   11 月 24 日更传来扎心消息:中日之间 12 条航线彻底停飞,这对正盼着冬季旺季回血的日本旅游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日本政府观光局的数据摆在那,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游客就有 748.7 万人次,占了外国游客总数的四分之一,妥妥的 “顶梁柱”。   野村综合研究所算过一笔账,这波中国游客流失可能让日本亏掉 2.2 万亿日元,GDP 都得掉 0.36%。可就在日本旅游业哭爹喊娘的时候,美国那边倒是喊得响亮。   美国副发言人、驻日大使接连跳出来表态,一口一个 “对日本防卫承诺坚定”,连钓鱼岛问题都掺和进来,摆明了想靠这声量镇住亚洲,让大家都别 “为难” 日本。   可美国大概忘了,亚洲国家认的是真金白银,不是空口号。这头话音刚落,那头 “抢游客大战” 就打得火热,最让人意外的是,印度总理莫迪带着算盘凑了上来。   最先动起来的是韩国。9 月底就试行了中国团体游客免签,三人以上就能免签待 15 天。新罗免税店赶着给中国游客推化妆品折扣,新世界免税店专门备了印 “福” 字的红购物袋,连酒店都上线了微信小程序方便点餐。   韩国导游金仁淑早早就开始准备,盼着借这波政策多接几单。泰国、马来西亚也没闲着,纷纷吆喝着简化入境手续、推出中文服务,把 “欢迎中国游客” 的牌子举得高高的。   就在这节骨眼上,印度官媒 11 月 24 日扔出重磅消息:全面恢复对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这操作可太会挑时候了。   要知道,印度自 2020 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就把中国旅游签证给停了,商务签证也卡得死严,连电子签通道都没恢复。   这回放开虽说是 “全面恢复”,流程却比五年前严了不少:存款证明要 10 万人民币,还得冻结三个月,外加无犯罪证明公证。可即便如此,市场反应快得很,去哪儿平台上德里机票搜索量一下涨了 10 倍,旅行社一周内就收到了订单。   莫迪这步棋走得是真精明。其实他早想松口了,毕竟卡签证坑的是印度自己。英国《金融时报》去年就报道过,因为中国技术人员拿不到签证,印度工厂机器闲着没法开工,光电子制造业就丢了 10 万工作岗位,损失近 300 亿美元。   印度旅游业更急,这行业占 GDP 的 7%,还提供 12% 的就业岗位,早就盼着中国游客能来。可国内对华强硬派一直骂他 “软弱”,莫迪始终找不到台阶下。   更妙的是,这波放开早有铺垫。早在 7 月 24 日,印度就悄悄恢复了旅游签证申请,驻孟买总领馆到 10 月就签发了 8 万份。商务签证也松了口,给参与 “生产关联激励计划” 的企业开绿灯,10 天内就能批,积压的申请都清得差不多了。   毕竟印度工商界早就闹翻天了,皮革厂老板喊着 “中国技术人员能帮我们多造 50% 产品”,出口商催着 “没中方调试设备,订单完不成”。莫迪心里门儿清,想搞 “印度制造” 绕不开中国,抢中国游客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美国大概没料到,自己喊破喉咙的 “力挺”,还不如中国游客的一张机票管用。本想靠几句承诺稳住亚洲局面,结果日本旅游业先崩了,韩国、印度反倒借着这股劲儿壮大自己。   这事儿说白了,亚洲国家心里都有本账:跟着美国喊口号没用,能实实在在赚到钱、拉动经济才是真的。   莫迪的算计还藏着更深的心思。恢复签证不仅能抢游客,还能缓和对华关系,为制造业引进技术人员铺路。   之前卡签证导致中印贸易里的电子产品供应链都受影响,现在借着 “抢游客” 的由头松绑,既能救旅游业,又能给制造业解困,一举两得。而且中国游客消费力强,2017 年印度就喊着要每年吸引 140 万中国游客,现在终于等到了机会。   反观日本,被美国当枪使,硬撑着对华强硬,结果把自己的 “钱袋子” 给搞瘪了。   美国嘴上说保日本,转头就在夏威夷和中国开军事安全会议,还琢磨着放宽 AI 芯片对华出口,分明是 “两头通吃”。日本到最后可能才明白,美国的承诺值不了几个钱,失去中国游客的损失,得自己实打实扛着。   这场 “抢中国游客大战” 其实是面镜子,照出了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越来越虚,也照出了各国务实的选择。   莫迪能抓住机会,说到底是看懂了 “利益比口号重要”。接下来就看日本能不能回过味来,总不能一直靠着美国的空架子,把送上门的生意拱手让人吧?而对中国游客来说,多了印度这个选项,反倒成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