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日元已跌到157元换1美元了,日本快没有米下锅了! 日本民众囤积粮食,日本现在5公斤大米约合198元人民币,普通家庭连吃一顿饱饭都成问题。不知早市在G20开会时怎么做到精心打扮的,连开会都迟到小时计。 说白了,日元贬到 157 换 1 美元的背后,就是个 “保护政策卡脖子、金融镰刀割韭菜” 的死局,一边是普通人家吃不起米,一边是政客忙着参会打扮,这日子能好过才怪。 现在去日本超市逛一圈能吓一跳,5 公斤装的大米随便就得 198 块人民币,新米更是直奔 230 块去,合着一斤米快 30 块了,难怪有日本网友调侃 “主食要换成意大利面了”。 更邪乎的是一颗白菜敢卖 50 块,连咖啡豆价格都飙升了 53.4%,有在日本的博主说货架上好多东西都在贴涨价标签,接下来还得涨。 这可不是短期缺货,2023 年的极端高温把水稻产量干到了近 661 万吨,还不到历史峰值的一半,2024 年台风又补了一刀,产量就多了约 22 万吨,根本不够填窟窿。 日本这局面纯属自己把路走窄了,为了护着国内农民,搞了几十年的减耕政策,给农民补贴让他们少种水稻,硬生生把稻田荒了不少,大米年产量从 1200 多万吨跌到 700 万吨以下。 还怕外国大米进来抢生意,收着 227% 的高额关税,进口配额只占国内产量的 1.5%,就算国际米价跌了,日本老百姓也沾不上光,结果粮食自给率只有 37%,连政府自己定的 50% 目标都达不到,一旦天灾来袭,立马就抓瞎。 更坑的是流通环节被农协攥得死死的,政府投放到市场的储备米 95% 都被他们囤了,真正到消费者手里的连零头都不够,平抑物价成了笑话。 要是搁以前,日元贬值还能帮着出口企业赚差价,可现在日本早没了当年的工业底气,去工业化之后手里没硬通货,贬值就成了纯粹被薅羊毛。 美联储那边维持高利率,日本央行还守着超低利率,利差一拉到 5 个百分点,国际资本全跑美元那边去了,华尔街这波镰刀挥得那叫一个狠。 偏偏日本啥资源都得进口,日元不值钱了,进口化肥、燃料的成本蹭蹭涨,种出来的大米自然更贵,形成恶性循环。 三季度 GDP 都同比萎缩 约1.8% 了,政府拿约 21.3 万亿日元救市,反而把债务堆得更高,现在国债规模都快是 GDP 的近 2.6 倍了,越救越乱。 有意思的是,老百姓在超市抢面食的时候,高市早苗首相在 G20 会议上倒是精致,还闹出了迟到几小时的新闻。 这边民生都快扛不住了,10 月核心 CPI 同比涨了 3%,鸡蛋价格涨 13.6%,牛肉比 12 年前贵了两倍,超过 99% 的人都觉得物价压力山大,那边还有心思琢磨别的,实在让人看不懂。 毕竟粮食都快成奢侈品了,普通家庭早餐改吃面包、面食节省开支,这种时候再折腾别的,未免太不切实际。 以上仅为个人看法,日本这波困局是政策积弊还是时运不济?你觉得他们能缓过来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