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发生冲突, 大概率会出现这两个隐患。 一是轻敌太严重,总觉得中日战力差得多

飞阳些子疏狂的武器 2025-11-26 04:42:11

中日发生冲突, 大概率会出现这两个隐患。 一是轻敌太严重,总觉得中日战力差得多,日本不敢开战,很容易轻敌。 问题来了: 真要开打,日本真的会像网友想的那样“吓得不敢动”吗? 恐怕没这么简单。 第一,日本最近几年一直在悄悄“换血”。 预算年年涨,2024财年的防卫经费达7.2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战斧”巡航导弹从美国订了400枚左右,最早2025年就能形成初步部署;再叠加“堤丰”中程导弹合作,一旦布局到位,东海方向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 这些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写在预算里的硬动作。 第二,日本内部确实有一股“赌未来”的力量。 他们觉得经济长期停滞,只靠政治动作刷存在感;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日本总想“卡个位置”。 就像围棋里贴着棋盘边下——未必能赢,但一定要插一脚。 这种心理危险不危险?危险。 因为一旦被情绪绑架,做出的决策就容易“硬顶上去”。 第三,轻敌会让我们忽略一个现实: 日本的打法,一向不是正面硬刚,而是借力使力。 从东北亚安全架构,到拉帮结派、联合演训,日本最习惯的套路就是“别人敲鼓,它来打点子”。 真要发生摩擦,日本不一定冲在最前面,但一定会在局势里“推一下、拱一下”,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但话说回来, 看清风险,不是为了害怕, 而是为了“不添乱、不掉以轻心、更不让对手钻空子”。 国家的力量是综合实力,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 中国的经济体量、产业链完整度、战略纵深、军工体系,都是在关键时刻能稳住大局的底气。 但底气不是让我们轻敌的理由,而是让我们更冷静、更稳、更有节奏的资本。 最后,要说第二个隐患: 过度情绪化。 一看到新闻就“要打要打”,一看到摩擦就“立刻掀桌”。 这种情绪本质上也是一种“轻敌”。 大国博弈讲的是算力、耐力、战略节奏,不是街口斗气。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国家稳住节奏,民间稳住心态。 中日之间的摩擦不能靠乐观主义解决,也不能靠情绪化判断解决,真正的关键在我们自己的实力、韧性和定力。 各位读者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飞阳些子疏狂的武器

飞阳些子疏狂的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