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日籍华人纷纷归国,想获得“祖国”的接纳,中国的态度如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曾掀起一阵赴日打工潮。不少年轻人怀揣淘金梦东渡日本,有人为了更高薪资选择留在当地,甚至放弃了中国国籍。 那时候日本经济正值黄金时代,工厂时薪能达到国内一个月工资,对普通劳动者有着巨大吸引力。很多人省吃俭用往家里汇款,成为家乡最早盖起楼房的人家。 不过命运总是充满变数。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这个曾经亚洲最繁荣的经济体陷入了长期停滞。 如今日本正面临严峻的人口危机,预计到2025年将有900个市町村面临消失风险。曾经让人羡慕的“日本梦”渐渐褪色,这让当年选择入籍日本的华人群体陷入了尴尬境地。 最近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不少日籍华人开始寻求回国发展的机会。他们在日本打拼二三十年,如今却想重新回到中国生活。但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中国严格的国籍政策。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外籍人士想要恢复中国国籍必须满足多项严苛条件:要有近亲属在中国定居,需要在中国连续居住满五年,还要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和住所。 更复杂的是,中日两国都不承认双重国籍,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先在日本办理退籍手续,才能在中国提交入籍申请。这个过程中存在不少风险,万一退籍后申请被拒,就会陷入无国籍的尴尬境地。 去年12月,中国启用了新版永久居留证“五星卡”,这本该是个利好消息。但仔细研究申请条件就会发现,普通人想拿到这张卡片依然困难重重。 要么需要在中国投资达到一定数额,要么要在知名企业担任高级管理职务,或者通过家庭团聚渠道申请。对大多数普通日籍华人来说,这些门槛都太高了。 除了政策层面的阻碍,这些想回国的日籍华人还要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在不少老一辈人记忆里,当年那些放弃中国国籍的人多少带着些“忘本”的意味。 如今看到他们想回来,难免会有人嘀咕:“当初是国家困难时离开,现在看中国发展好了又想回来?” 不过客观来说,当年选择移民的群体情况各不相同。有人确实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也有人是出于家庭团聚等个人原因。 现在这批想回国的人中,很多已经步入中老年,他们在日本可能面临职场年龄歧视,加上文化差异始终难以完全融入,而中国的发展机遇和熟悉的社交环境对他们产生了新的吸引力。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种现象也折射出中国与国际人才流动的新态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确实会吸引更多海外华人回国发展。 但相关政策需要平衡国家安全、社会承受力和人才引进等多重考量。目前看来,中国在国籍政策上依然保持审慎开放的态度,既为真正需要的人才开辟通道,又避免盲目放开引发其他问题。 对于已经在日本成家立业的第二代、第三代华人来说,情况又有所不同。这些年轻人大多接受日本教育,对中国的认同感相对薄弱。他们如果选择来中国,更多是出于职业发展的现实考量,而非情感归属。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各地对海外人才的政策也存在差异。像上海、深圳这样的国际化城市,对外籍人才的接纳程度更高,办理居留手续也相对便利。这可能导致归国人才集中在少数发达地区,间接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 说到底,国籍不仅是个法律身份,还牵涉到情感认同和社会接纳。 当年离开的人如今想回来,不仅需要办理繁琐的手续,更需要重新建立与这片土地的联系。而国内民众看待他们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最初的质疑不解,到逐渐理解个人选择背后的时代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