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60%,引发全国牙科关店潮,曾经暴利的牙科生意要凉透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

凌寒执卷 2025-11-26 12:34:19

暴跌60%,引发全国牙科关店潮,曾经暴利的牙科生意要凉透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曾几何时,牙科诊所还是人们眼中稳赚不赔的黄金产业,街角巷尾随处可见的牙科招牌见证着这个行业的繁荣。谁也没想到,转眼之间风云突变,曾经门庭若市的牙科诊所竟掀起了一股关门潮。   最新数据显示,仅仅在2024年上半年,全国就有2401家牙科诊所注销或吊销,这个数字比2023年全年加起来还要多出一倍。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全国范围内有近6000家牙科诊所上演了“卷款跑路”的戏码,其中不乏泰康拜博、优贝口腔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连锁品牌。   在上海静安区,一家名为臻威口腔的诊所上演了现实版的“金蝉脱壳”。前股东在离开前卷走了患者们预存的1500万元治疗费用,等到新股东满怀期待地接手时,才发现这家表面光鲜的诊所早已被掏空,只剩下一个空壳。   这样的故事正在全国各地不断重演,不少患者预付了数千甚至上万元的种植牙、矫正费用,却突然发现诊所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这场危机的背后,是牙科行业过去几年的野蛮生长。从2019年到2022年,全国牙科诊所数量像坐上了火箭,从7万家猛增至12万家,增幅超过60%。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新开的牙科诊所,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一条街上五六家牙科诊所扎堆的奇观。   这种疯狂扩张的背后,是投资者们对这个行业暴利的期待。种植牙动辄上万元,牙齿矫正更是高达数万元,这让很多人误以为牙科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重拳:市场容量终究有限,过度竞争导致各家诊所不得不打起价格战。   一位从业二十多年的牙医感慨道,现在种一颗牙的价格已经从过去的一万多元降到了三四千元,有些诊所为了吸引顾客甚至打出两千多元的广告价。利润空间被压缩得所剩无几,而房租、人力、设备成本却在持续上涨,这让许多诊所陷入了“做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   与此同时,政策的调整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去年开始实施的种植牙集采政策,让种植牙的价格大幅下降,这本是惠及患者的好事,却也让那些依赖高价种植牙生存的诊所失去了最大的利润来源。   再加上监管部门对医疗广告的整顿,让那些靠营销拉客的诊所失去了往日的获客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行业经历洗牌的同时,市场的前景却依然被看好。有专业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3810亿元,年增长率预计保持在11.5%左右。这说明不是牙科生意不行了,而是行业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这场大洗牌中,那些注重长期口碑、专业技术过硬的诊所反而迎来了新的机遇。患者们在被各种营销套路伤害过后,变得更加理性,开始懂得甄别哪些是真正值得信赖的医疗机构。   牙科行业的这场震荡,也折射出中国民营医疗发展的深层问题。过度依赖营销、忽视医疗本质、盲目扩张规模,这些短视行为最终都会付出代价。   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牙科行业可能会朝着两极分化发展:一边是提供基础服务的社区型诊所,另一边是专注疑难杂症的高端专科机构,而那些缺乏特色、仅靠价格战生存的中小型诊所很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这场行业震荡既是警示也是提醒。在选择牙科服务时,不能再被华丽的装修和诱人的促销所迷惑,而要更多关注医生的专业资质和诊所的口碑。预付费金额不宜过高,尽量选择按次付费的方式,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牙科行业的这场寒冬或许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经历阵痛后的市场将会更加健康规范。泡沫终将散去,留下的会是那些真正以患者为中心、靠专业立身的医疗机构。   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医疗行业的本质是治病救人,而不是追逐暴利。当牙科回归医疗本质的那一天,才是这个行业真正成熟的开始。   信息来源: 南方日报-口腔医疗乱象该治治了 21世纪经济报道-种植牙集采近三年,“口腔健康”如何破局前行?

0 阅读:0
凌寒执卷

凌寒执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