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农业国可养不起,比如大和号战列舰载油6400吨,老美的重油价格一吨在87.

运赛过去 2025-11-26 15:03:09

战列舰农业国可养不起,比如大和号战列舰载油6400吨,老美的重油价格一吨在87.7美元左右,3.3银元才能兑换1美元,光是加满这一艘战列舰的油,就得花上185.22万银元。(41年老美1加仑石油平均价格为0.285美元,后面还会往上涨) 说起二战时候的日本海军,那真是个让人又佩服又摇头的玩意儿。造出大和号这种庞然大物,排水量七万多吨,九门460毫米巨炮,号称世界最强战列舰。可问题是,日本本来就是个岛国,资源匮乏,农业占大头,工业底子薄得像张纸,哪有底气养这么个油老虎?大和号满载油量6400吨,按1941年美国重油每吨87.7美元算,汇率3.3银元换1美元,一加满油就得185万多银元。这钱搁当时,能给一个师发四个月军饷,或者买下二十多门博福斯75毫米山炮,外加几千发炮弹。想想看,日本本土没油田,全靠进口,东印度群岛抢来的石油还得靠脆弱的油轮运回来,美军潜艇一逮着一个沉,油就断了炊。 日本经济那时候根本不是工业强国,农业产值占国民收入一半以上,人口六千万多,粮食都得进口,钢铁产量一年才几百万吨,美国随便一年就上亿吨。海军高层脑子一热,1937年启动圈计划,砸锅卖铁建大和级,花了1500亿日元,相当于战后价格的几倍。结果呢?大和号1941年底服役,正赶上珍珠港偷袭,太平洋战争打响,可它一辈子出海次数屈指可数,为什么?油不够啊。16节经济速度下,跑7200海里就得烧光油舱,来回南太平洋一趟,油耗4000吨,够联合舰队整个舰队用好几天。日本库存油1941年底就360万吨,够海军半年用,陆军还得抢着分。结果大和号在中途岛海战当旗舰,山本五十六在舰桥上指挥,却因为油紧只能远远观战,没开一炮。瓜岛战役更惨,本来能轰平亨德森机场,可油耗太高,海军省死活不放行,只能派小船顶上。 这不光是油的事,整个海军战略都卡在资源上。日本人信奉大舰巨炮主义,想靠质量补数量,设计大和时就赌美国战列舰顶多406毫米炮,结果自己460毫米主炮一发穿甲弹重1460公斤,造价3000日元,银元差不多一比一,3000银元一枚。莱特湾海战,大和齐射104发,主炮转动轰鸣,海面炸起水柱,总共30万银元没了影。这笔钱能装备三十挺捷克式轻机枪,外加十万发子弹。九炮齐射一轮,27发弹出去,等于27挺马克沁重机枪的钱全喂海了。日本工业勉强能产这些弹,可原料全进口,1941年美国禁运后,钢铁铜材短缺,炮弹产量直线掉。海军还得防空,25毫米高射炮一门上百发弹链,每分钟260发,可弹匣才15发,换弹手忙脚乱,实战中打飞机命中率低得可怜。 石油禁运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940年美国道德禁运,1941年7月冻结资产,全禁石油,日本进口油九成靠美国,剩下的荷兰东印度。罗斯福这么干,不是光为中国抗战,是怕日本扩张堵了美国在华利益。结果日本高层慌了,赌一把南进,偷袭珍珠港抢油田。海军油配给紧巴巴,大和号出动得层层审批,1943年两次挨鱼雷,返港修,油又白烧。经济上,日本GDP战前美国十分之一,工业产值更少,海军砸钱建巨舰,等于把本钱全押宝上。陆军在缅甸丛林打游击,海军在太平洋烧油巡航,资源拉锯,哪头都顾不上。 大和号的炮弹成本还得细算。460毫米弹用91式穿甲弹,膛压高,炮管寿命才200发,一发3000日元,生产得用德国水压机锻造钢坯,吴海军工厂车间锤声隆隆,工人戴护镜操作。日元对银元差不多1:1,3000银元一弹,够买一门155毫米副炮了。日本海军副炮用最上级的旧管改,射速7发/分,可主炮一轮齐射,成本顶一个连的装备。1944年莱特湾,美军护航航母群冲来,大和主炮开火,声称击沉甘比尔湾,可实际战果水分大,弹药白费。油价还涨,1941年每加仑0.285美元,战后通胀推高,1942年美国汽油零售价0.20美元,但重油工业价跟涨,日本黑市油价翻倍。加满大和油,185万银元,够建几艘驱逐舰了,那些小船油耗低,机动性强,实战中救了海军好几次。 日本农业经济养海军,就跟农民养坦克似的,勉强。战前粮食进口占消费20%,战时更糟,海军抢粮船运油,陆军在前线饿肚子。海军高层还内斗,陆海军抢预算,陆军占军费七成,海军只能哭穷。结果大和号成摆设,1945年冲绳特攻,只带单程油,舰上塞满高射弹,锅炉勉强烧到九州西南50海里,就被386架美机围殴,24枚炸弹12枚鱼雷,弹药库爆,舰体断裂沉没。2767人上舰,269人活着回来,海面油污一片,幸存者抓木板游。油耗高、资源缺、战略错,这艘巨舰从头到尾就是个资源黑洞,日本经济扛不住,海军梦碎太平洋。

0 阅读:1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