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特朗普与咱们的贸易战突然熄火了,原来不是美国政府认输了,而是美国的资本不愿意了。 最先跳出来反对的就是科技圈的大佬们,就说英伟达吧,这公司的H200人工智能芯片本来在华市场吃得很开,结果美国政府一纸出口限制下来,生意直接黄了。CEO黄仁勋急得公开喊话,说进入中国市场对美国保持AI领域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还坦言伤害中国的政策往往会更严重地伤到美国自己。 不止英伟达,苹果、亚马逊这些巨头日子也不好过,关税一涨,进口零部件成本跟着飙升,亚马逊的电商业务首当其冲,苹果的供应链也被搅得七荤八素。 更要命的是,三个月时间里美国科技巨头的总市值蒸发了2.5万亿美元,财报季里全是对关税的焦虑,投资者早就没了当初追AI概念的热情,满脑子都是经济衰退的风险。 金融市场的反应来得更快更猛,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没几天,美股就直接跌进了技术性熊市。本来美元和美债是全球公认的避险资产,结果这波操作下来,美元的避险属性居然失灵了,美债还遭遇了史诗级抛售。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涨到4.5%,创下二十多年来的单周最大涨幅,30年期美债收益率更是冲破了5%。民生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都分析过,这种政策反复无常带来的不确定性,让全球投资者都在抛售美元和美债,谁也不想把钱砸进一个没谱的市场里。 工银国际的程实说得更透彻,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全球资本在重新审视美元和美债的地位,等于美国自己砸了自家的金字招牌。 实体经济那边更是一片哀嚎,特朗普当初承诺高关税能复兴制造业,结果完全是反向操作。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摆着呢,制造业就业人数连续四个月下降,一年下来少了7.8万个岗位。 受关税影响的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就业人数还出现了连续数月的负增长,这在之前可是少见的情况。摩根大通的报告显示,短短三个月里美国新增就业岗位从10.5万个骤降到2.9万个,失业率也从4.1%升到了4.3%,创下好几年的新高。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调查更扎心,现在美国人觉得失业后能找到新工作的几率只有45%,这是2013年有调查以来的最低值。罗申美国际的经济师乔・布鲁休拉斯都直言,关税对就业的伤害已经藏不住了,所谓的制造业复兴压根没影。 小企业的日子更是没法过,美国商会直接给政府写了信,说加征关税会给小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逼着政府给小企业关税豁免。信里列举得明明白白,咖啡、香蕉这些日常商品,还有不少工业原料在美国本土根本生产不了,加关税只能让物价飞涨,最后全是小企业和消费者买单。 商会会长克拉克急得公开表态,随着时间推移,供应链中断的威胁越来越大,再不管就要拖垮美国经济了。虽然白宫一开始还嘴硬,说不给豁免但给减税,可全国零售商联合会的预测摆在那,下半年运往美国的集装箱数量要跌20%以上,这账谁都算得清。 这些资本集团可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有的直接找政府高官施压,有的通过行业协会发动游说,还有的借着媒体喊话制造舆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丁志杰看得很清楚,特朗普搞的那套“对等关税”本质是制造恐慌逼各国让步,可到头来先扛不住的是美国自己的资本。 关税推高了通胀,扰乱了供应链,还让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美国企业的长期成本直线上升。更要命的是6月份还有6.5万亿元的低息美债到期,政府本来就面临债务压力,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资本的逻辑从来都是逐利的,赔钱的买卖没人愿意干,当贸易战从政治口号变成切肤之痛,当美股跌不停、企业赚不到钱、工人丢了工作,那些能左右美国政策的资本集团自然要出手叫停。 特朗普后来频繁调整关税范围和税率,看着像是政策摇摆,其实都是被资本推着走的,毕竟在美国,资本的态度从来都是政策的风向标,真要是把资本惹急了,谁的位置都坐不稳。这哪是什么政府认输,分明是资本按下了暂停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