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速报:中国这场仗打的真漂亮。 氧化钇被中国掐住,全球面临断链大恐慌!广泛应用

冷紫叶 2025-11-27 11:15:28

国际速报:中国这场仗打的真漂亮。 氧化钇被中国掐住,全球面临断链大恐慌!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太及半导体等关键产的稀土元素“氧化钇”,近斯因供应极度紧张,价格出现前所未有的暴涨震惊全球市场。 年初的时候,99.999%纯度的氧化钇运到欧洲口岸,一公斤才6美元,谁能想到才过半年,价格直接飙到220到320美元一公斤,最高涨了五十多倍。有稀土交易商私下透露,他们手里的库存从两百吨锐减到五吨,现在客户拿着现金排队都未必能拿到货。 欧洲市场更是乱成一团,报价一天一个样,不少企业干脆暂停了高端生产线,就怕原材料断供把厂子拖垮。 别以为这只是普通的大宗商品涨价,氧化钇的分量根本不一样,航空发动机里最关键的涡轮叶片,得靠它做耐高温涂层才能扛住几千度的高温,少了它,先进战机和大型客机的发动机都没法造。 半导体工厂生产高端晶圆时,氧化钇制成的YO薄膜是必不可少的高性能介电层,没有这层薄膜,芯片性能直接降一个档次。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的副总裁都急了,直言他们的供应链严重依赖中国进口,现在成本涨得快扛不住了。 更关键的是,全球对中国的依赖度早就到了难以剥离的地步,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摆在那儿,过去四年里,美国市场超过九成的氧化钇都从中国进口。 这可不是咱们故意垄断,而是稀土产业的特殊性决定的,稀土开采本身就难,提纯更是技术活,咱们中科院开发的电动采矿技术,能把回收率做到95%以上,还能省六成能源、少用八成化学品。 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深加工产能都在中国,就算别的国家有矿,挖出来也得运到中国提炼,这技术壁垒不是三五年能突破的。 今年四月咱们商务部出台的出口管制政策,成了压垮市场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把氧化钇列入管制清单,不少国家还没当回事,觉得能很快找到替代来源。 可现实给了他们狠狠一击,美国国防部赶紧砸钱给MP Materials公司,让他们在加州的矿山加速采钇,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也急着扩大产能,连马来西亚的加工厂都在加班加点。美国有家回收公司更夸张,说要年底把产量提到两百吨,明年再翻一倍。 可这些努力根本跟不上缺口,新建矿山光环评就得耗大半年,提炼厂投产更是至少要一两年时间。有半导体行业的人私下说,现在的短缺程度已经到了"十分之九",也就是说十个订单里只能满足一个。 更要命的是,咱们国内的稀土开采配额管控也很严,今年总量才14.5万吨,同比只增了5%,核心品种的供给本来就紧张,自然没法给国际市场多留份额。 这波供应管控,直接让全球产业链现出了原形,上游的中国稀土企业倒是成了最大赢家,盛和资源前三季度净利润涨了七百多,北方稀土也涨了两百八十多。可中游的海外加工企业就惨了,原料价格跳涨三成,又没法把成本完全转嫁给下游,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到了亏损边缘。 有家专注永磁材料的公司本来想去泰国建厂避风险,结果发现就算建了厂,没有氧化钇还是白搭。 现在各国才明白,咱们手里的不光是资源,更是产业链的话语权,这些年咱们一直强调稀土的战略价值,不是没道理的。新能源汽车、风电、机器人这些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对稀土的需求早就呈几何级上升。 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一台车的永磁电机就得用不少稀土,今年十月国内卖了98万辆新能源车,光这一块就多要了两千多吨稀土原料。 有人说这是咱们故意"卡脖子",其实真不是,稀土开采对环境影响极大,早年咱们粗放开采吃了不少亏,现在管控出口既是保护资源环境,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再说了,咱们也没完全断供,只是规范了出口秩序,那些真正有合理需求的企业,只要符合规定还是能拿到货。 反观海外各国,这么多年依赖中国供应,自己连条完整的提炼生产线都没建起来,这能怪谁?现在急着找替代方案,可哪有那么容易。格林美这些中国企业早就布局了稀土回收,回收率能到95%以上,未来再生稀土能弥补四分之一的供给缺口,这又是咱们的另一张王牌。 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其实是给全球产业链敲了个警钟,过度依赖单一供应源本来就风险极高,只是以前大家没当回事。现在氧化钇价格暴涨、供应告急,算是给那些把供应链安全当儿戏的国家上了生动一课。 咱们这步棋下得确实漂亮,不是靠强硬施压,而是靠多年积累的产业实力和技术优势,从开采到提炼,从回收再利用到政策调控,每一环都牢牢抓在手里。这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在战略资源领域的话语权,早就不是说说而已。 未来全球稀土格局怎么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谁也没法再像以前那样轻松拿到中国的战略资源了。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