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就消失了,他人去哪里了? 曾经在央视演播室里,手拿地图指点江山,把国际军情讲得像拉家常一样亲切,那位海军少将怎么说没影儿就没影儿了?“战略忽悠局局长”这个外号,本是网友调侃他的“神预测”,如今却成了大家追问的谜团。张召忠的突然低调,到底藏着啥故事?是时代变了,还是他有新去处? 1952年5月6日,张召忠生在河北沧州盐山县一个普通农家,那时候家里日子紧巴巴的。他从小就好学,1970年中专一毕业,就参军进了海军导弹部队,当技术兵干了整整十年,专管岸舰导弹的维护操作。部队看他有潜力,本想送他学核潜艇技术,结果北大招生老师一眼瞧中他的语言天分,直接调他去东方语言系读阿拉伯语。 1974年入学,1978年毕业,这段经历让他对中东事务门儿清。毕业后,他去伊拉克当翻译,亲身接触战地情况,回国进了国防大学,当教授、博士生导师,还去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进修海军装备。1993年起,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攻海洋战略和现代战争,写了上百篇论文、十多本专著,字数过千万。 张召忠真正走进老百姓眼儿,是从1992年央视《军事天地》栏目开始。他把高深的军事知识掰开揉碎,讲得通俗易懂,还带点幽默味儿,观众听着不费劲。2003年伊拉克战争那会儿,他上节目分析巴格达街巷战,美军会吃大亏,结果萨达姆政权几天就垮了,这“反向预测”让网友们乐坏了,封他“战略忽悠局局长”。后来他说中国不会搞五代机,歼-20一亮相,又成段子手经典。 2015年7月,他从国防大学退休,本该歇着,却扎进新媒体。开通微信公众号“局座召忠”,做视频节目《局座时评》,B站直播一开,76万人同时在线,服务器都扛不住。他抛开少将架子,跟年轻人玩梗互动,粉丝从电视机前移到手机屏上,90后00后都爱听他聊国防大事。 退休后那几年,张召忠的曝光率高得像过年放炮仗。公众号文章读量动辄几十万,直播间弹幕刷屏,他总说,新媒体是拉近年轻人跟国家大事距离的桥,得用接地气的方式讲道理。2016年10月,他开通新浪微博,第一条就引来88万粉丝围观。 他说,现役时守保密规定不能玩,现在退休了,就试试水。他还上过《最强大脑》和脱口秀,风头正劲。网友们爱他那股子亲民劲儿,“局座”俩字儿成了军迷心头的符号。他的“忽悠”外号,本质上是国家从韬光养晦到自信展示的缩影,早年那些看似离谱的预测,巧妙化解了外界对中国实力的猜忌,给发展争取了时间。 可转眼到2020年左右,张召忠的踪影就淡了。电视节目单上没他,直播间关门,公众号更新慢吞吞的。粉丝们纳闷,这位顶流专家咋说消失就消失了?原因说白了,不复杂。第一,身份在那摆着。 他是退役海军少将,副军职,言行得守纪律规矩。近年来,对高军衔退役军官公开发声的要求严了,得报备审核,不能随便上节目或接活儿,免得被境外媒体曲解,添外交麻烦。2020年8月,他的公众号改名“战忽局”,经上级批准,他退到幕后当顾问,运营交给团队,自己不怎么露脸了。 第二,国际形势敏感。中美关系那几年紧绷绷的,台海、南海议题一碰就烫手。张召忠早年点评外军装备,直戳痛点,美军还据此改进了东西。现在话说重了,容易被境外势力放大成“挑衅”,给国家添堵。其他军事专家如杜文龙、李莉,也都低调起来,穿便装上节目,不提军方背景。这不是他一人事儿,是大环境要求稳健。第三,岁数是实打实的坎儿。2020年他68岁,2025年73岁,高强度工作几十年,身体得歇歇。2023年,北京南四环地铁站,有人偶遇他,一个人坐车,没秘书没排场,就跟寻常老头似的。 张召忠的低调,不是撂挑子,而是换了种方式守初心。他没彻底退出圈子,2024到2025年,通过文章视频,还在聊中美军力对比和六代机趋势。他说,我国军事科技进步有目共睹,但跟美国还有差距,得在创新人才上下功夫。他的观点务实,提醒大家自信但不膨胀。2025年3月,有报道说他上央视节目,直言美国不敢和中国硬碰硬,一次判断失误就可能自毁霸权。5月,又有媒体引用他谈南海,菲律宾成美国棋子,中国海军实力稳得住。 最亮眼的是2025年9月11日,北京平谷区影剧院,他结束了五年多公众低调期,首度公开露面。平谷区委常委、副区长颉换人给他颁发“近光讲堂”荣誉讲师聘书。他讲“铭记抗战历史,认清世界战略格局”,从二战后美国军事路径入手,史料详实,逻辑清楚,引导年轻人以史为鉴,思考国家命运。讲座虽没直播,但现场师生听得入神。这次活动,由区委指导,教育工委主办,体现了基层国防教育抓得实。 张召忠的“消失”,其实是军人纪律和时代担当的体现。国家实力上台阶,不再需“忽悠”藏锋,他的价值从台前网红,转为幕后符号。早年他打破军事科普门槛,让老百姓爱上国防话题;如今低调发声,示范专业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