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战争英军应该庆幸遇到的是泥塑的阿根廷陆军,如果换成越军,旧日军,甚至是韩军都

欣欣南宫钦 2025-11-27 19:41:35

马岛战争英军应该庆幸遇到的是泥塑的阿根廷陆军,如果换成越军,旧日军,甚至是韩军都能让登岛英军吃不了兜着走。别的不说,就在奠边府战役中,越军为了轰击驻守在工事群的法军,硬是把火炮拆成一个个部件然后人拉马驮的把火炮从山路运来然后组装火炮轰击法军。 说起1982年的马岛战争,英国人运气好得没法说,他们碰上的阿根廷陆军基本就是一帮纸糊的家伙,登陆后啥正经防御都没搞,就指望空军海军顶着。要是换成越南部队、老日军,或者朝鲜战争里的志愿军那种硬骨头,英国那点登岛部队早被打得抱头鼠窜了。想想奠边府那场仗,越军面对法国人筑起的钢筋水泥堡垒群,硬是把上百门重炮拆散了,用人背马拖从几百公里外的山沟里运过来,重新拼好后直接把法国阵地轰成渣。这不是吹牛,是实打实的史实,英国人在马岛上要是遇上这种对手,舰队再牛也得栽跟头。 阿根廷军政府在1982年4月2日突然登陆,很快就占了斯坦利港和附近牧场,可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们的地面部队基本闲着没事干。部队主要是应征的新兵,很多来自热带地区,对南大西洋的寒风和泥地完全没适应。港口码头堆满了从本土运来的补给箱子,里面有弹药和罐头,可他们没组织起来清点分发,就那么扔着生锈。军官们忙着搭帐篷,士兵们围着火堆聊天,巡逻队在丘陵上晃荡两下就算完事。工兵本该挖壕沟、拉铁丝网,可他们只在机场边上扒拉几道浅坑,更多时间修路上的水洼。指挥官马里奥·梅嫩德斯将军下令加强防御,可本土边境一紧张,就把精锐抽回去了,岛上剩下一堆杂牌军,士气低到谷底。燃料桶堆在露天里,雨水渗进去汽油都变质了,分口粮时士兵抢面包,军官管都管不住。英国特遣舰队一到,阿根廷空军用飞鱼导弹干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那导弹低空掠海面,尾焰拉长,舰上警报乱响,甲板直接变形冒黑烟。可地面部队没跟上,5月21日英国伞兵在圣卡洛斯湾上岸,泥水溅膝盖,阿根廷守军从高地乱射一通,就因为阵地太松散,很快就撤了。机枪手趴岩石后扣扳机,手指冻得发抖,枪管热气直冒;另一边士兵扔手榴弹,炸起土块,英国机枪一扫,他们就散了。要是越军在那儿,英国登陆艇还没靠岸,山坡上就闷雷般炮击,炮弹砸沙滩,碎片乱飞,部队只能缩浅坑里。越军会拆火炮,用绳子从后山拖上来,战士汗流浃背,肩扛炮管爬陡坡,组好后从雾里倾泻弹雨,补给线直接断。老日军更狠,夜里小队匍匐靠近营地,刀刃月光一闪,切哨兵喉管,扔手榴弹搅和,英国人在黑夜里瞎射。志愿军呢,就靠人海和夜袭,从丘陵涌出来,扛枪冲锋,喊声震地,英国机枪扫得再猛,也挡不住那股潮水,弹药一空就退海滩。 奠边府战役是越军硬实力的活样本。1954年3月,法国人在奠边府谷地建起堡垒群,16,000多部队,17个步兵营、3个炮营、1个坦克连,还有飞机和机动车队,打算引越军主力来决战。越军总司令吴元甲一看,这地方四面环山,谷底平坦,法国以为高地拿不住重炮。可吴元甲调来40,000多主力,加上20万民工,从几百公里外集结。重点是炮兵,351师拆了上百门105毫米榴弹炮和重迫击炮,用锤子敲螺丝,分开炮管底座,绑竹架上。运输时雨季泥路滑,战士肩扛部件,脚踩积水深浅不一,骡马拉绳子,滑倒部件滚坡底,得几个人合力拽回。吴元甲在前线指挥,挥手让队伍歇脚发干粮,继续催伪装,用树枝泥土盖炮位。3月13日开打,炮口喷火舌,弹壳落地叮当,震动山谷,法国阵地烟尘滚滚。吴元甲电话协调各师,士兵匍匐掘壕,手榴弹投后土块飞。打了56天,部队轮番上,吴元甲天天巡视,查弹药堆,调火力覆盖。5月7日法国投降,缴获武器山高。这仗逼法国签日内瓦协议,越军拿了大将军衔。英国人在马岛要是碰上这套,登陆部队炮弹雨里就得趴窝,舰队补给一断,岛上就成死地。阿根廷陆军这帮人,搁马岛上一个月啥也没干。要是越南部队,早把岛屿堡垒化了。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欣欣南宫钦

欣欣南宫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