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里描述的那场唐代顶级诗人峰会的确存在,主角为李白、杜甫、高适。三人

于赓哲 2024-01-08 10:12:23

《长安三万里》里描述的那场唐代顶级诗人峰会的确存在,主角为李白、杜甫、高适。三人中李、杜均为官场失意者,自不待言。高适则是三人中仕途最为通达者。三人之为人不同,在同一件事上可以看出来。 天宝时期,唐与南诏发生多次大战,唐军惨败,杨国忠非但不收手,反倒强行征丁,将战争扩大化。而且征兵范围波及京畿,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对这场战争,三位诗人都有自己的视角。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第三十四》:“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包括后世的白居易,提到这场战争也是持强烈批判的态度,《新丰折臂翁》:“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唯独高适,以败为胜,大唱赞歌,他为李宓写诗《李云南征蛮诗》:“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将参与战争的剑南留后李宓描绘成凯旋的英雄,与霍去病、廉颇、孙武、吴起齐名。实际上,李宓是吃了大败仗,《资治通鉴》记载曰:“宓粮尽,士卒罹瘴疫及饿死什七八,乃引还。蛮追击之,宓被擒全军皆没。杨国忠隐其败,更以捷闻,益发中国兵讨之,前后死者几二十万人,无敢言者。”《旧唐书》云李宓被俘,《新唐书》云李宓身死,《南诏德化碑》则云“元帅沉江”。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则根据高适之诗证明李宓并未阵亡,而是返回了长安。当时杨国忠隐瞒战败消息,谎称胜利,高适的诗要么是轻信官方战报,要么是有意替李宓遮羞。 纵然不能秉笔直书,保持沉默总是可以的。但是高适却献上了一首赞歌。 图为埋葬两场战役阵亡唐军尸骨的大理下关千人冢、万人冢。#历史#

0 阅读:0
于赓哲

于赓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