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正本的散失:《永乐大典》共3.7亿字,卷帙浩繁,自永乐年间修成之后无法刻印。只有抄本。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南京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书(强调,永乐大典是类书,原书指的它所抄录的那些书的原本)付之一炬。 至于《永乐大典》正本,运到北京后藏在文楼。嘉靖皇帝酷爱永乐大典,案头经常搁置两三本翻阅,嘉靖三十六年宫中失火后,嘉靖皇帝下令抄写副本。正本在文渊阁,副本在皇史宬。 但是嘉靖以后,永乐正本就莫名其妙消失了。现存于世的永乐大典清一色是嘉靖副本。 何时消失的?谈迁《国榷》说万历末年,《永乐大典》不存。《酌中志》作者刘若愚身为万历年间宦官,万历二十九年(1601)入宫,终日出入宫室,也从没见过《永乐大典》。为何消失? 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陈红彦《永乐大典的收藏及流散》: 一是随明世宗殉葬于永陵说。因为在明代帝王中,曾阅读过《永乐大典》的,仅孝宗、世宗两人。世宗对《永乐大典》“殊宝爱之”,所以正本极有可能殉葬于永陵。(张忱石《永乐大典史话》)在明代,生者所爱书籍殉葬不乏其人,如上世纪山东发掘鲁荒王朱檀墓时就有《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等典籍。而明永陵的宏伟超过明代诸陵,以其建筑规模,也存在殉葬《大典》正本的可能。但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朱厚熜逝世,次年隆庆元年三月办完丧事,而《大典》录副工作到四月份才告结束,没有正本录副就无法进行,永陵说疑问重重。 二是有研究认为藏于皇史宬夹墙。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大学教授王仲荦先生等认为修成于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年)的皇史宬,大殿墙壁奇特,东西墙厚3.5米,南北墙厚6.1米,为建筑中所罕见(图2)。《永乐大典》正本有可能藏于皇史宬夹墙内。 三是郭沫若等先生大典毁于明亡之际的看法,认为明末,正本付之一炬。更具体一点,正本是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焚毁了。起义军在占领北京42天后被迫撤离,撤走时,曾放火焚烧宫楼。 四是毁于清朝乾清宫大火一说。据《鲒埼亭集外编》记载:雍正间,《永乐大典》副本由皇史宬移藏翰林院,全祖望在翰林院看时发现有缺,于是猜测正本“乃知其正本尚在乾清宫中,顾莫能得见者。”到清末,缪荃孙不但承袭此说,还进一步发挥:“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一场大火,正本被烧毁了。”有的学者指出这没有根据。因为乾隆曾清理宫藏图书,所有善本全部集中乾清宫旁的昭仁殿。但是《永乐大典》有1万多册,如正本在乾清宫是极易被发现的,《天禄琳琅书目》中未编入《大典》,证明正本当时并没有藏在乾清宫中。#历史#
《永乐大典》正本的散失:《永乐大典》共3.7亿字,卷帙浩繁,自永乐年间修成之后无
于赓哲
2024-01-22 09:19:03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