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曾经的元宵节风俗——厕所迎紫姑 “元宵节”的称谓出现很晚,在此之前它

于赓哲 2024-02-23 18:37:34

#元宵节#曾经的元宵节风俗——厕所迎紫姑 “元宵节”的称谓出现很晚,在此之前它被叫做“上元节”,魏晋以来,上元节这一天出现了“迎紫姑”的风俗,《荆楚岁时记》曰:“今州里风俗,望日祭门,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其夕迎紫姑神以卜。” 唐熊孺登《正月十五日》:“汉家遗事今宵见,楚郭明灯几处张。深夜行歌声绝后,紫姑神下月苍苍。”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从李商隐口吻来看,这是民间基层的风俗,士大夫似乎参与不多。 紫姑之名,首见于南朝刘敬叔《异苑》卷五,追溯了紫姑传说的由来:“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妬,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咒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巳行(云是其妇),小姑可出。’于厠边或猪栏边迎之,捉之觉重,是神来也。……俗云:溷厕之间必须静,然后致紫姑。……奠设酒果,亦觉貌辉辉有色,即跳躁不住。能占众事,卜将来蚕桑。”紫姑是小妾,遭到正室迫害而死,死于正月十五,民间风俗是每到这一日,扎好人形,大家抬着到厕所或者猪圈旁迎神(那个时代厕所和猪圈往往合二为一),肩膀上人形忽然一重,就是紫姑附体,一番仪式后,紫姑可为大家占卜吉凶。 至于占卜方式,类似今日笔仙,苏轼《子姑神记》:“予往观之,则衣草木为妇人,而置箸手中,二小童子扶焉,以箸画字曰:“妾,寿阳人也,姓何氏,名媚,字丽卿。自幼知读书属文,为伶人妇。唐垂拱中,寿阳刺史害妾夫,纳妾为侍妾,而其妻妒悍甚,见杀于厕。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且使有所职于人间。盖世所谓子姑神者,其类甚众,然未有如妾之卓然者也。公少留而为赋诗,且舞以娱公。” 苏轼说紫姑为唐人,肯定不对,魏晋南北朝已有紫姑。一直到清代,还有紫姑风俗,清黄斐默《集说诠真》:“今俗每届上元节,居民妇女迎请厕神。其法:概于前一日取粪箕一具,饰以钗环,簪以花朵,另用银钗一支插箕口,供坑厕侧。另设供案,点烛焚香,小儿辈对之行礼。”在各地紫姑还有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称谓。

0 阅读:0
于赓哲

于赓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