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周处除三害#东吴时期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极有可能是虚构。该故事出自于《世说新

于赓哲 2024-03-02 12:38:59

#电影周处除三害# 东吴时期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极有可能是虚构。该故事出自于《世说新语》和《晋书·周处传》,记载了周处杀死猛虎、蛟(应该指的是鳄鱼),得知乡民认为自己也是一害,于是拜访名士二陆兄弟,被陆云点化,奋发有为,终成名臣的故事。 《世说新语》: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zhan)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陆机)不在,正见清河(陆云),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晋书·周处传》: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弛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孙皓末,为无难督。 两者故事基本相同,只有个别词语的差异,《晋书》多摘抄《世说新语》,这次也不例外,所以《晋书》的史料来源还是《世说新语》。 为何说故事虚构?问题就出在周处和陆机、陆云兄弟的年龄上。 清代劳格精于考证,著有《读书杂识》、《唐郎官石柱题名考》、《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等,其《读书杂识·晋书校勘记》对周处除三害发出质疑:“予以《(周)处传》及《陆机传》核之,知系小说妄传,非实事也。案处没于惠帝元康七年(297),年六十有二。推其生年,当在吴大帝之赤乌元年(238)。陆机没于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四十三。推其生年,当在吴景帝之永安五年(262)。赤乌与永安相距二十余载,则处弱冠之年,陆机尚未生也。此云入吴寻二陆,未免近诬。又考《陆机传》: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是吴未亡之前,机未尝还吴也。或以为处寻二陆,当在吴亡之后,亦非也。考吴亡之岁,处年亦四十三,筮仕已久。据本传:处仕吴为东观左丞、无难督。故王浑之登建邺宫,处有对浑之言。如使吴亡之后,处方励志好学,则为东观左丞、无难督者,果何人乎?以此推之,知《世说》所云尽属谬妄。” 劳格指出:周处死于297年(这点也被周处墓出土铭文砖证实),倒推可知生于238年。而他所拜访的二陆,陆机生于262年,陆云为陆机弟弟,生年更靠后,换句话说,周处比陆氏兄弟大二十多岁,那么,当时不到二十岁的周处怎么可能去拜访求教于尚未出生的陆氏兄弟呢?《世说新语》毕竟是5世纪的作品,对于二百年前的事情出现年代错乱也不奇怪。 《世说新语》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杂采当时稗官野史传说,史料真假参半,不可尽信。周处除三害的故事特别戏剧化,符合《世说新语》猎奇的特点,而《晋书》本来就是一部褒贬不一的正史,虽然是唐代官方撰修,但内容良莠不齐,多有撒豆成兵等神异传说,因此抄录《世说新语》这段记载不足为奇。所以这两部书所载的“周处除三害”可能只是假托名人的励志故事。

0 阅读:0
于赓哲

于赓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