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一位年届81岁的女院士,以其非同寻常的风采,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牧童的娱论 2024-09-02 18:24:39

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一位年届81岁的女院士,以其非同寻常的风采,成为了全场的焦点。然而,这一次,她吸引众人目光的原因,并非她卓越的学术贡献,而是源于一个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实瞬间,一个让人动容的细节。 当她走上舞台时,脚下的皮鞋因岁月长期的侵蚀,皮鞋底部的碎渣散落一地。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院士幽默自嘲:“我常出这样的洋相。”她的坦然与幽默,不仅没有让现场气氛尴尬,反而引来了阵阵掌声。 然而,撒贝宁却哽咽着说:“您这不是出洋相!以前有位科学家准备了7套一模一样的衣服,为了节省更多的挑衣服的时间,以前还以为是传说,现在看来全是真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批人默默无闻的前行者。 他们的贡献如同星辰,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他们的智慧和勇敢,不但铭刻在了科学发展史上,还印到在了我们的心里。 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志珍院士,就是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 王志珍一九四二年七月生于江苏吴县,生于战乱之年,深知“家国天下”的重要性。 那时候中国的实验条件根本无法和国外的顶级实验室相比,王志珍对于实验经常自己动手进行,通过自己的经验学识用最原始的方式来合成样品,为国家节省开支。 有一次,他在做实验时,仪器发生了剧烈的爆炸,机械碎片飞溅到整个实验室。 幸好王志珍当时并没有在实验室里,不然后果真的很难想象。但是王志珍却是丝毫不惧,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国家建设上。 81岁高龄的王志珍院士,在参加央视《开课了》的录制时,脚上穿着一双平时只在正式场合下穿的鞋子。 就在他发表演讲的时候,从皮鞋的鞋底掉下一大块皮鞋碎块,细心的撒贝宁将那些碎块捡起来,然后注意到舞台上到处都是黑色的碎块。 王志珍歉意道:“是我的鞋子对不对?这双鞋子已经穿了很久了,我经常出这样的洋相。” 但撒贝宁已经开始哽咽了,您这哪是出洋相?很显然,这是一位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国家的科学家! 她早期留学期间,曾在德国和美国等最先进的国家做过实验,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没有足够的条件让科学家过上富裕的生活。 可像王志珍这样的科学家,并没有因此迷失,她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快地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知识都记在自己的脑海中,好让自己早点回国,为国家做贡献。  王志珍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聪慧与勇气的具象化。在她年少期间,就通过卓越的成绩考入了被誉为“中国科学家摇篮”的高等学府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这所高等学府,她与一群最顶尖的科学家一起并肩作战,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 这些科学家的名字我们也都很熟悉,这些名字——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先驱者,更是她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钱学森,被称为“中国火箭之父”,在科研事业上如同王志珍的灯塔,照亮她的科研之路。 华罗庚,数学界的顶尖人才,以他对于数学领域的思考和对科学的执着,激发了王志珍对知识无尽的渴望与 追求。 郭永怀,物理化学领域的先锋,用他的一生向大众展现出了什么是科学家的担当与奉献。 在这些科学巨匠的带领熏陶下,王志珍不仅学到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更汲取了每个人身上对于科研的专注力跟对国家的深厚感情。 她深刻理解到,科学不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国家强大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民族复兴的希望。 在前辈的熏陶下,王志珍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科研之路,决心为了国家的强盛发展付出自己的一生。 王志珍于1993年首次提出的PDI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的假说,这一理论突破了国际上对蛋白折叠规律的认识,为学术界开辟了一条新路。 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央视的舞台上,连鞋子都被氧化了,他都没有察觉到。 并不是说这些科学家的待遇不好,只是他们早就把自己的享乐置之度外,只为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王志珍虽然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但是为了中国的科技事业,她还继续在自己热爱的科学领域继续深耕。 她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志之士都会争先恐后到中国去学习,那样的话,就意味着我们真正的发展进步成一个科技大国了。 (信息来源:Vista看世界2023-12-10《81岁女院士录制节目脚上的皮鞋老化掉渣,自嘲“我常出这样的洋相”,撒贝宁安慰:这不是洋相》)#说TA##人物##正能量#

0 阅读:53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