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要提防朝鲜这个国家,看看金正恩的这个举动就知道了! 朝鲜的核武器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个国家虽然小,但引发的争议却不容忽视。 朝鲜的核武器问题,说起来没完没了。这个弹丸之地,经济并不发达,资源也不富裕,但每一次出现在国际新闻里,总能让人心里一紧。 2025年8月18日,金正恩又搞了个大动作,视察了朝鲜最新的5000吨级驱逐舰“崔贤号”,不仅亲自登舰,还公开喊话:朝鲜必须快速扩大核武器能力。 金正恩说这话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单纯为了给军演造势。 从年初开始,他就不断造访核物质生产基地和核武器研究所,反复强调2025年是朝鲜核武力强化的关键节点,要求“超额完成”核材料的生产指标。 换句话说,朝鲜不是在搞吓唬人的把戏,而是动真格的。 这次他点名批评美韩联合军演“乙支自由盾”,称其是“彻头彻尾的挑衅”,是“核要素军事勾结”的集中体现。 很显然,金正恩把每一次美韩军演都当成朝鲜核武扩张的“合理借口”,而这正是他的策略:以防御的名义推进攻击性发展。 朝鲜的这条“拥核”之路,其实早就铺好了。上世纪冷战时期,朝鲜靠着苏联和东欧国家混得还行,可随着苏联解体、经互会崩盘,朝鲜失去了依靠,经济迅速滑坡。 能源短缺、外贸崩塌,再加上美日韩的安全压力,朝鲜开始走上“先军政治”的路子。 表面说是搞核电,实际上是悄摸着发展核武。等到世人反应过来时,他们已经不打算回头了。 2000年还曾有美朝协议,美国每年提供重油,朝鲜则关闭核设施。可协议刚签完不久,小布什政府一上台,立马把协议撕了。 2003年,美英联军不宣而战搞掉伊拉克,朝鲜的警觉瞬间拉满。从那之后,朝鲜死心塌地地认为:只有核武器,才能保命。 2011年,朝鲜第一次原子弹试爆成功;2013年,氢弹也炸了;到了2022年,干脆把核武力写进法律,2023年又写进了宪法。 2024年,金正恩公开称,朝鲜的核武器数量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并强调核力量要“随时可用”。 这不是吓唬人的外交辞令,而是真实的战略转向。2024年,朝鲜还把韩国正式写入宪法定义为“敌国”,彻底断绝对话和交流的通道。 只要美韩一军演,朝鲜就开导弹。2024年一年,朝鲜试射次数创下纪录。朝方的逻辑很简单:别惹我,我有核弹;你敢动,我就炸首尔。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韩国首都首尔,离朝鲜边界不到40公里,远程火炮就能覆盖。 而首尔的经济占了韩国全国GDP的六成,一旦真打起来,美国的盟友首尔可能成为第一波牺牲品。 更棘手的是,朝鲜并不是孤军奋战。自从俄乌战争爆发后,朝鲜向俄罗斯提供军援作为筹码,换来了导弹技术的升级。 朝鲜的核威慑能力,正在悄悄地往实战化方向推进。面对朝鲜的步步紧逼,西方国家当然不是坐视不理。 2025年8月20日,七国集团(G7)就联合声明,重申对朝鲜“完全无核化”的承诺,要求其彻底放弃核武器与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但问题在于,朝鲜早就不玩“无核化”的游戏了。2025年7月底,特朗普与韩国代表谈判时,开场就问:“金正恩最近过得好吗?” 这个看似轻松的问题,背后其实藏着沉重的政治信号。 因为就在不久前,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放话:想谈可以,但前提是美国必须承认朝鲜是“不可逆转的拥核国”。 也就是说,朝鲜不再接受“弃核换和平”的谈判思路,它要的是“你承认我有核”,然后再谈怎么管控。 说白了,朝鲜已经把握了谈判主动权。特朗普嘴上说着想和朝鲜谈,但一提“无核”,金正恩就加快动作,摆明了态度:我不弃核,你拿我没办法。 更重要的是,朝鲜的核武发展并不只是为了安全防卫。它还有另一重企图:通过拥核地位,来获取政权合法性,并借此解除制裁、融入全球经济。 但这个算盘打得并不轻松。朝鲜深知,美国才是决定它命运的关键,不管是对话、制裁,还是封锁,最终都绕不开华盛顿。 2025年8月21日,韩国总统李在明提出“朝鲜半岛无核化三阶段方案”:先冻结、再缩减、最后废弃核武器和导弹。 听起来很务实,也很理想,但这跟朝鲜的底线完全不搭。因为朝鲜根本不接受“无核化”这个提法,它要的谈判是“军控谈判”:你有,我也有,咱们互相管着点。 现实就是这么冷酷。朝鲜不再掩饰自己的核野心,也不再掩饰对美国的敌意。从金正恩的角度看,核武器不是负担,而是底牌,是他与世界打交道的唯一筹码。 而国际社会面对这样的朝鲜,能做的其实很有限。制裁已经是极限,对话也没什么进展,军事手段又风险极高。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警惕,防止局势失控。 信息来源: 《金正恩视察“崔贤”级驱逐舰 了解武器系统测试过程》——环球网
为什么说要提防朝鲜这个国家,看看金正恩的这个举动就知道了! 朝鲜的核武器一直
世界今若在
2025-08-22 09:27:0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