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卫队:一切准备就绪,开火! 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根本就不是个例, 它是日本社会从上到下试图复活军国主义思想,想要突破战后秩序的直接表现。 11月15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突然在官方社交账号高调晒出军舰实弹射击的视频,整段画面里,舰艇、武器、军人都摆出一副随时准备动手的架势,文案更是直接点名“开火”。 虽然视频结尾还加了句“为电影拍摄”,但现在的中日氛围,谁都能看出来,这不是单纯的电影花絮。 评论区更是炸开了锅,一堆日本网友叫嚣着要自卫队“打败我国”,场面一度热闹到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回了上世纪。 其实,这一连串操作绝对不是哪位政客心血来潮的“个人秀”。 对比前几天高市早苗公然放话自卫队要武力介入台海,仔细想想就明白,这种挑衅早已不是孤例,而是日本社会上下共鸣的产物。 近些年,日本军国主义思潮死灰复燃已不是秘密。 每次紧张时刻,总有人在舆论场上添柴加火,官方和民间遥相呼应。 以前日本社会总把“和平宪法”挂在嘴边,这几年风向完全变了,网上随处可见叫嚣“该硬就硬”的言论。 自卫队在西南诸岛的演习越来越频繁,防卫费年年创新高,军事装备一波接一波采购。 日本已经悄悄把“守”变成了“进”。回头看看日本战后的路子,大家都知道,二战失败后,日本社会一度对军国主义避之不及。 和平宪法成了日本立国的“保险绳”。但时代变了,尤其是近十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国内一批政客和媒体人开始鼓吹“安全威胁论”。 一旦涉及我国周边事务,比如台岛、南海、日本海,声音就特别大。各种“危机感”被放大,仿佛不扩军、不亮剑就会被世界抛弃。 安倍晋三时期,安保政策一改再改,自卫队“出海”成了常态。 到了岸田文雄,防卫费预算直接冲到战后新高,军队现代化步子迈得比谁都快。普通民众的态度也变了,越来越多人认为“自卫队出击”是理所应当。 曾经在学校教育中反复灌输的“反战思维”,如今在一些年轻人心中,已经被“国防优先”取代。 这次自卫队晒出实弹射击视频,有网友调侃说,日本人还没明白,实际上我国社会对这种挑衅根本不吃这一套。 反倒是很多人觉得,这种主动暴露底牌的行为,正好给了我国同时清算新仇旧恨的机会。 现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加速,极端民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不断扩散,年轻一代对二战的反思远不如他们的父辈深刻。 日本媒体和文娱产品也在推波助澜,军事题材、战争影视剧逐年增多,许多作品把自卫队包装成“正义使者”。 日本自卫队的实际行动同样值得警惕。防卫省每年都在增加预算,2025年相关拨款创下历史新高。 海自在西南诸岛部署的反舰导弹、电子战装备不断更新换代,远程打击能力提升明显。日本还不断引进美制高端武器装备,比如F-35战机、宙斯盾舰艇,技术升级的速度远超以往。 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与美、澳、印、英等国的军事合作越来越紧密。 联合军演频率高到前所未有,甚至在中东、非洲等地也能看到日本自卫队的身影。 日本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本土防御”,而是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增加存在感。 不过,日本内部其实并非铁板一块。虽然极端民族主义气氛浓厚,但仍有不少学者、媒体人对军国主义倾向保持警惕。 老一辈日本人对战争的记忆依然深刻,他们时不时会在公共讨论中提醒社会别重蹈覆辙。NHK、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偶尔也会发出理性声音,呼吁谨慎处理中日关系,避免走向对抗。 一些日本外交官甚至公开表示,稳定的中日关系才是日本真正的安全保障。 这种声音虽然不如网络上的“打鸡血”言论响亮,但仍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从历史和现实两面看,日本这次自卫队晒实弹射击视频,不只是电影宣传,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舆论试探。 官方和民间的互动,反映出日本社会对“复活军国主义”的整体容忍度正在上升。和过去相比,这种变化不再是小范围的“边缘声音”,而是逐渐走向主流。 日本政府和军方在实际操作中也越来越不遮掩,从政策制定到装备采购,从国际合作到网络宣传,步调一致地推动“正常化”进程。 有人说,这种行为就像是在火药桶边上玩火,表面上看起来气势汹汹,但真要点燃,后果可不只是日本自己能承受的。 我国社会大部分人对日本的这套操作,基本没太大波澜。 大家更多的是冷眼旁观,甚至还有不少人觉得“赢麻了”,认为日本主动暴露底线,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动。 自卫队的“开火”视频看似热血,实则背后是无数未解的历史旧账和现实矛盾。 到底是日本社会真的做好了“放手一搏”的准备,还是只是在虚张声势,留给世界的疑问,恐怕还要时间来给答案。 这一次,日本自以为掌控了主动权,殊不知,棋局早已不是他们能主导的了。 历史的钟摆,终究不会为任何人停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