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被劳教20年的抗战英雄吴其轺重获自由,只能靠蹬三轮车维持生计,但谁能想到,这拉着满车废品的老人,曾是拥有几十枚战功勋章的“飞虎队”王牌飞行员,空军中校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杭州的清波街上,经常能看到一辆吱呀作响的破三轮车,后头堆着废铜烂铁,车把上搭着一条褪色的毛巾,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左腿走路带着伤,每一次踩踏都像是在和疼痛较劲。 人群在身边穿梭,没人会想到,这个靠蹬车维持生计的老人,曾经是驰骋蓝天的王牌飞行员,还是飞虎队里的中校,胸前曾挂过几十枚勋章。 1918年,他出生在福建闽清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父亲是有声望的乡绅,重视教育,把孩子们送进学堂,吴其轺从小聪慧,喜欢读书,本来想着将来做个教师,过一辈子安稳的日子。 可1936年,国土沦陷,街头的招生告示把他的路彻底改写,他放下书本,毅然报考了笕桥中央航校,走上了充满血火的天空之路。 航校的训练残酷,学员们常常是汗水混着泪水往下掉,吴其轺却一路坚持下来,飞行技术突飞猛进。 1938年,他在昆明的训练飞行中遭到日军袭击,飞机坠毁,身体被子弹打穿,坐骨神经断裂,医生断言他很难再站起来。 可他咬牙在病床上做几百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汗水把床单浸透,硬是靠着毅力让双腿重新恢复知觉,他又爬上了机舱,重新回到了蓝天。 从此,他的名字和抗战紧紧相连,那几年,他先后参加了无数次空战,还被选入中美空军混合团,与飞虎队并肩作战,飞越驼峰航线时,飞机在雪山和乱流间穿行,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他一共飞了四次,每次都做好了再也回不来的准备,战斗中他被击落过几次,却总能带着满身伤口活着回来。 战友们给他起了绰号“六枪吴”,因为子弹在他身上留下过深深的印记,他击落过敌机,也曾低空突袭汉口机场,让日军措手不及,到抗战胜利时,他已经是中校军官,身上的勋章数不过来。 1945年,他坐在南京的受降仪式第一排,看着日本签下投降书,那一刻,他觉得多年的血与汗没有白流。 三年后,他在全国数千名空军中考出第一名,被派去美国学习战术,等他学成归来,时局已巨变,他没有得到应有的舞台。 1954年,仅仅因为曾在国民党空军服役,他被划为“历史反革命”,被送去劳教,在矿区最艰苦的劳动场,他依旧不向命运低头。 别人休息时,他借着昏暗的灯光抄写书本,学习生物和化石知识,几十年如一日,他从不写认罪书,也不愿用虚假的屈服换来安逸。 二十年之后,吴其轺终于走出劳教所,那一年是1974年,他已经五十六岁,满头白发,身无分文,没有补偿,没有工作,只能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养家糊口。 杭州的街头,总能看到他拉着几百斤重的废品,汗水一滴一滴落在青石板路上,一个馒头就着冷水是他的午餐,十二平方米的小屋里挤着一家人。 即便如此,他依旧干净利落,不向人诉苦,不提自己过去的荣誉,周围的人只知道他是个老车夫,从没人联想到他和天空的辉煌。 1980年,国家为他平反,他的身份终于被恢复,他被安排到浙江大学地矿系工作,负责化石标本的整理。 戴着老花镜,他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地研究石头,和年轻学生们交流,赢得了尊敬。 他并不把勋章当作炫耀的资本,而是郑重地把它们捐给抗战纪念馆,他常说,荣誉是国家的,不是挂在胸前吓唬人的东西。 晚年的吴其轺,依旧保持军人的自律,生活简朴,作息规律,他常常拄着拐杖,走到岳王庙祭拜岳飞,站在墓前,他久久凝视,眼里闪烁着泪光,那是对先烈的敬意,也是对战友的思念。 2010年秋天,他在杭州安静离世,留下一生的坎坷和几十本记满文字的日记,那些日记的封面上,他都画了飞机,就像心底从未熄灭的火焰。 吴其轺的一生,从云端的荣光到尘世的沉默,映照出真正的英雄气概,年轻时敢于搏杀,困境里咬牙坚持,得了荣誉不自傲,遭遇打击不低头。 他让人明白,英雄不是在奖章里,而是在一辈子的坚守里,哪怕命运多舛,他仍把那口气守得笔直,从不向命运低头,这才是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新网——中国最后一位飞虎队员去世 曾击落5架日本军机
1974年,被劳教20年的抗战英雄吴其轺重获自由,只能靠蹬三轮车维持生计,但谁能
如梦菲记
2025-08-23 12:20:0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