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礁菲军再不补给就要出人命了?菲军一把手立即下达命令,必须做好最坏打算,已没有任何协商余地了? 仁爱礁海域的空气最近越来越紧张,菲律宾武装部队参谋长罗密欧・布劳纳的一道命令让本就复杂的局势火上浇油。 当地时间8月24日,这位菲军一把手正式要求在仁爱礁非法坐滩的“马德雷山号”上的士兵进入“战斗状态”,做好最坏打算。这道命令背后,是菲军在仁爱礁上快要撑不下去的现实——从5月20日到现在,94天过去了,这艘锈迹斑斑的破船上的士兵几乎断粮了。 要知道,过去一年里菲律宾平均40天就会给“马德雷山号”送一次补给,最长也没超过62天。现在三个多月没补给,船上的日子可想而知。 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的报道没说士兵们具体有多惨,但布劳纳的命令已经暴露了急度:必须尽快拆除中方渔船布设的渔网,为“某一天”的补给行动做好“战斗”准备。这种近乎孤注一掷的姿态,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菲律宾在仁爱礁已经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这艘1999年就赖在仁爱礁的二战老舰,本来就是菲律宾耍无赖的工具。当年菲方说军舰出了技术故障临时坐滩,承诺很快就拖走,结果一拖就是25年。 这些年他们不仅不履行承诺,还偷偷摸摸搞加固,想把非法占领变成既成事实。但人要吃饭船要补,没补给一切都是空谈。现在中方加强管控,菲方运补路线被卡,这艘破船上的士兵成了菲律宾政府手里的“人质”,既想用来碰瓷施压,又怕真出人命收不了场。布劳纳那句“若有一人死亡就启动应急计划”的狠话,更像是给自己壮胆的口号。 菲律宾PTV电视台披露的命令细节耐人寻味——布劳纳特别强调要拆除18日至22日中方渔船在潟湖内布设的渔网和渔具。这看似简单的清理行动,其实藏着菲律宾的小心思。 这些渔网确实给菲方补给艇的进出添了麻烦,螺旋桨一旦被缠住,别说运补了,能不能安全撤离都是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菲律宾想通过这种“清障”行动制造冲突借口,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 最近这段时间,菲律宾的操作越来越露骨。外交部、国防部、议会、军方、海警轮番表态,又是说要“强行运补”,又是放话“不排除武装侵闯”,可中方根本不接他们的茬,既不争吵也不妥协,就是用海警船常态化巡航、用渔网物理隔离这种实打实的手段说话。 这种“冷处理”让菲律宾急得跳脚,他们巴不得中方做出激烈反应,好拿到国际舆论的同情分,最好能把美国拉下水。 美国的态度确实给了菲律宾一些幻想。不久前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公开提到“美国仁爱礁特遣队”的存在,虽然菲方赶紧解释美军没直接参与行动,但这种若即若离的支持已经让马尼拉壮了不少胆。 他们算准了中美博弈的大背景,觉得中方投鼠忌器不敢动真格。于是就有了拆渔网这个动作——如果中方阻拦,就说“中国暴力执法”;如果顺利拆除,就为后续补给铺路,怎么都想占点便宜。 但菲律宾忘了仙宾礁的教训。当年他们也是想靠非法驻军占岛,最后还不是因为补给跟不上灰溜溜撤走了。现在“马德雷山号”上的士兵虽然有水淡化设备饿不死,但吃的喝的早就见底了,囤积的雨水估计都发臭了。这种时候下令“战斗准备”,更像是穷途末路的挣扎,连他们自己可能都没底能不能成功。 面对菲律宾的密集挑衅,中方的反应显得格外沉稳。既没有对等放狠话,也没有大规模增兵,这种沉默背后其实是十足的底气。中国海警局早就把仁爱礁海域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潟湖里的巡逻艇、外围的大型海警船,再加上天上的无人机,形成了全天候监控网络。菲律宾想偷偷摸摸搞补给,门都没有;真要武装闯,更是打错了算盘。 中方的策略很清晰:人道主义可以通融,但想搞永久性占领没门。中国外交部早就说过,只要提前通报并经核查是生活物资,中方会允许补给。 但菲律宾偏要搞小动作,总想夹带建材搞加固,这种突破底线的行为自然会遭到坚决反制。现在潟湖里的渔网就是个明确信号——正常补给可以商量,耍花样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更关键的是,中方有足够的实力维护主权。菲律宾军方说“若中方登舰就触发交战规则”,这种威胁根本吓不倒人。且不说中国海警的船坚炮利,南部战区的海空力量随时能提供支援,单是那些部署在潟湖的刚性充气艇,配上重机枪,对付菲律宾的小快艇就绰绰有余。真要撕破脸,“马德雷山号”那堆破铜烂铁根本不堪一击。 现在的局势很清楚,菲律宾在仁爱礁的非法驻军已经难以为继,所谓的“战斗准备”不过是最后的虚张声势。中方始终保持克制,但这种克制不是软弱,而是胸有成竹的表现。 不管菲律宾怎么折腾,仁爱礁的主权归属不会改变,“马德雷山号”迟早要被拖走。菲律宾与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如早点回到谈判桌前,用务实态度解决问题——毕竟,靠耍无赖和外部势力撑腰,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菲律宾宣称“已将中国赶出仁爱礁”,还让菲军割断中方渔网,18艘中国船只严阵以待
【42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