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九三阅兵结束后,台海出现新情况,五角大楼急找大陆! 一通本该在九月三号中国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阅兵后接通的电话,最终却只是“电话响着,却一直没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这份急切,与北京的这份沉默,远非一次简单的外交互动,它像一个信号,清晰地告诉外界,台海这盘棋的主导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移。 这种权力转移的背后是台湾当局在防御构想与残酷现实间的巨大落差,他们自己发布的军力报告都承认,大陆军力现代化完成后,到2035年就具备了全面封锁和控制台海的能力,这份清醒的评估却反衬出自身防御能力的空心化。 台湾目前总兵力不过二十一万,分散在台北、台中、高雄等要地,外岛更是只有一万两千人,陆军手里的M60A3坦克,比解放军的99A落后了整整一代,空军三百架战机听着不少,但那六架预警机的探测距离,连解放军空警-500的一半都不到。 更要命的是人的因素,士兵一年训练八十小时,实弹命中率不到一半;飞行员每年飞一百二十小时,远远追不上解放军的两百小时,海军那边,舰艇平均年龄二十七岁,三成的故障率让人心惊,反舰导弹的误射率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三十。 面对这种窘境,赖清德当局开出的药方是把军费提到GDP的百分之五,这几乎是冷战时期美苏的水平了,上千亿新台币的预算砸下去,想买美国的NASAMS防空系统和M1A2T坦克。 可结果M1A2T坦克交付一再延期,自产的云豹装甲车动不动就自燃,连弹药库都管不好,陶式导弹的哑火率高达一半,这种投入换来的不是安全感,而是对教育、社会支出的挤压和民众的经济压力。 与台湾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陆军事实力的稳步崛起,今年国防预算达到一点八一万亿元,增长百分之七点二,近期阅兵展示的东风-5C、东风-31,还有歼-20、歼-35A这些先进装备,都在告诉世界其实力今非昔比。 海军“下饺子”般的速度更是惊人,福建舰完成海试,年内服役后中国就将拥有三艘航母,去年十月那场“联合利剑-2024B”演习,一天就出动一百二十五架次军机、十七艘军舰绕台,其中九十架次直接飞入台湾的“应变区”,封控、打击、夺控能力展露无遗。 这种实力变化,美国及其盟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美军高官自己都承认,跟中国打持久战,自己的国防工业跟不上,造船慢,航母还闹“航母荒”,也正因如此,美方才会在今年四月打破惯例,主动跑到上海跟中方谈军事安全,就是想给局势降降温。 美国的盟友们也开始打退堂鼓。英国国防大臣希利嘴上强硬,说“不会让大陆乱来”,可一被问到会不会出兵,就躲躲闪闪不回答“假设性问题”,脱欧后的英国,自家防务都紧张,哪还有余力来亚太。 日本没明确表态,韩国李在明政府更是直接放话,不允许驻韩美军掺和台海,华盛顿发现,真到了关键时刻,西太平洋这边竟找不到几个靠谱的帮手。 局势的复杂性还在于,台湾内部的政治动荡可能成为新的引爆点,民进党在罢免战中失利,赖清德支持率跌到新低,这种压力下,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他很可能在对外策略上铤而走险,这让一线人员必须提高警惕。 北京对此似乎早有预料,显得从容不迫,九月三号的阅兵,既是对内凝聚人心,也是对外展示决心和实力,大陆方面始终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也明确表示,绝不放弃使用非和平手段的权利,这是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的严正警告。 说到底台海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台湾当局所谓“以武拒统”的幻想,在美国自身难保、盟友摇摆不定的背景下,面对解放军的绝对实力,显得不堪一击,所有人都必须面对这个新现实,主动权,正牢牢地向着决心维护国家统一的一方倾斜。
岛内还是有懂行的!在我们举行盛大阅兵之后,岛内退将张延廷表示,战略的拐点已经到了
【11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