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5日,血战长沙的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临死前,蒋介石亲自在判决书上批了一个“耻”字,而李玉堂同样高呼: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甘! 李玉堂1899年3月18日出生于山东广饶县大王镇大王桥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兄弟姐妹七人中排行第三。从小他就接受私塾教育,诵读四书五经。15岁考入广饶县第二区振华高等小学,毕业后进入济南工业专门学校。那时候五四运动爆发,他参与学生游行,反对列强侵略。1924年,他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接受军事训练,毕业后成为蒋介石嫡系部队军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逐步升职,1938年6月8日担任第8军军长。 在武汉会战南浔线,第8军与日军交锋,利用地形设置防御。这场战斗后,第8军获得“泰山军”称号,番号改为第10军,李玉堂继续担任军长。在八年抗战中,第10军与第74军齐名。他注重情报收集,建立多层防御体系。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他防守高桥、金井一带,面对日军三个师团围攻,最终败退。战区司令薛岳撤换他职务,进行调查。 第三次长沙会战前,日军进攻,薛岳向蒋介石建议复用李玉堂。蒋介石打电话确认身份后批准。他重掌长沙防御,与参谋制定计划,部署炮兵。会战中,第10军与敌军胶着,阵地反复争夺,最终日军撤退。这次胜利歼灭大量日军,美国总统罗斯福称赞为盟军关键转折,英国媒体报道广泛。第10军获颁3面飞虎旗,李玉堂升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方先觉接任第10军军长。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衡阳成为战场。李玉堂指挥第10军、第46军和第62军。第10军1.76万人在衡阳坚守47天,面对日军11万人进攻。他多次下令外围部队突击,但日军防线严密,救援失败。衡阳失守后,他向蒋介石请辞,未获批准。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李玉堂参与作战。国民党部队败退,1949年,他跟随蒋介石到台湾。 1951年2月5日清晨,台北碧潭刑场位于新店溪边,宪兵押解李玉堂和夫人陈伯兰从监狱出发。到达刑场时,李玉堂身着囚服,双手反绑。保密局人员宣读判决,指控包庇叛徒。蒋介石在判决书上批注“耻”字。士兵推李玉堂到木桩前,枪手举枪。枪声响起,他倒地。陈伯兰随后被枪决。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中,李玉堂作为国民党军官,参与多场作战。1949年撤到台湾,担任国防部中将参议。夫人陈伯兰家庭背景复杂,与某些人有联系,成为敏感问题。1950年代初,台湾白色恐怖时期,保密局监控疑似通敌者。李玉堂夫妇受到调查,保密局搜查住所,审讯李玉堂。 调查聚焦陈伯兰背景,李玉堂被指包庇。判决下达,蒋介石批“耻”字。1951年2月5日,李玉堂与陈伯兰在碧潭刑场被枪决。他留下遗书,写道“我无对不起国家之事,国家如此对我,于国家何益?我不足惜,不过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甘耳!”1983年,山东省追认他为革命烈士。2004年,台湾当局为夫妇平反,颁发证书。
苏军究竟是怎样对待日本战俘的?曾经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这么说的:“上级通知说要押
【205评论】【1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