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和统都没希望?台湾专家:中国大陆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岛内一些观察家最近公开指出,大陆在两岸统一问题上不再局限于传统路径,而是选择了更务实的策略,这在台湾社会引发不少议论。大家一开始觉得大陆是不是对统一不那么上心了,但看看实际举措,就知道这判断只说对一半。大陆推进统一目标没变,只是方式更注重长远,逐步压缩“台独”活动空间。过去,大陆对台湾释放善意,通过经贸协议推动两岸合作,台湾从中受益不少。数据显示,2023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达到805亿美元,这本该是共赢基础。可岛内某些势力总把这当成威胁,四处散布负面言论。大陆调整政策,不再一味让步,转而精准发力。这位专家的观点,正是基于这些变化,强调大陆开辟出第三条路,既避开直接对抗,又不全靠对话。 大陆这条路径,首先体现在经济上。从前,大陆给予台湾多项关税优惠,涉及石化纺织等领域,帮助台湾产品进入市场。但2024年6月15日起,大陆中止ECFA下134项产品的关税减让,台湾相关行业直接受影响。纺织、石化企业订单下滑,成本上升。接着,大陆针对个别支持“台独”的集团实施贸易限制,那些集团的货物难以进入大陆,其他台商也开始审视立场。同时,大陆拓展东盟和中东市场,通过洽谈会和协议,吸引供应商合作。2025年第一季度,台湾对大陆出口比重降到28.3%,越南企业出口则增长明显,抢占部分份额。高雄果农的莲雾,以前九成销往大陆,现在渠道受阻,果实本地消化困难。这种变化直击民生,台湾民众在日常开支中感受到压力,开始质疑某些政治立场带来的经济代价。 法律上,大陆2024年6月21日发布文件,明确对“台独”顽固分子追究责任,最高可判极刑,还包括跨境追责和限制亲属财产业务。这份文件在大陆广泛公示,相关部门部署执行,确保落地。另外,大陆对参与对台军售的美国企业施加制裁,2024年5月和12月先后列入多家公司,包括雷神子公司,这些企业被排除在中国市场,白宫为此头疼。 外交领域,大陆推动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上得到更多认同。在联合国大会上,多国代表发言支持这一立场。中美洲几个国家与台湾断绝关系,太平洋岛国也转向一个中国政策。多个国际组织拒绝台湾加入,欧洲国家处理台湾事务时越来越谨慎。台湾所谓“邦交国”数量维持在12个,某些势力意识到,所谓国际空间不过是泡影。 这些举措在台湾内部形成效应。2024年,台湾同胞来大陆402.3万人次,同比增长54.3%,不少青年来大陆求职,发现实际情况与岛内宣传不同。岛内政党如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建议维持现状不推动分裂,国民党内部也越来越多声音想改善两岸关系。经济上,台积电在美国设厂,2024年亏损超32亿元人民币,证明脱离大陆供应链代价大。大陆用经济、法律、外交这些工具,逐步削弱“台独”根基,避免激烈冲突,也无需等待谈判时机。当台湾民众面对就业难题、生活成本和国际处境,就会逐步认识到统一是大势,这样统一进程自然推进。
台湾作家雁默9月17日晚发文写道:“对北京而言,下届国民党主席是谁不能说不重要,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