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太深了!江苏南通,一夫妻为筹集资金,将房产抵押给典当行,借了100万元,还了4年共计159万,谁知竟被典当行告知需继续还款百万,夫妻俩不愿意,典当行就将其告上法院,一审判决需要继续还,夫妻俩不服提出上诉,而二审这样判了! 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槌落下时,孙某紧紧攥着那张皱巴巴的还款明细单,四年间159笔转账记录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白光。 这对做建材生意的夫妻怎么也想不到,当初急着周转借的100万元,在还了159万元后,竟然还要面对典当行追讨百万元的诉讼。 2013年夏天,建材市场资金回笼延迟,孙某夫妇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了典当行。 合同上"借款100万元"的黑体字格外醒目,但实际到账的97.5万元让他们心里犯嘀咕。 工作人员拍着胸脯说,那2.5万元是"行业惯例"的综合费,急着用钱的夫妻俩没再多问。 然而他们没注意到合同角落里不起眼的条款:月利率0.5%加月综合费率2.5%,换算成年利率正好36%。 逾期违约金更是高达日千分之五,意味着一旦逾期,利息会像滚雪球般涨到年化180%。 六个月的还款期限转瞬即逝,生意回款的延迟让夫妻俩错过了赎当日期。 当典当行告知房产已形成"绝当"时,孙某感觉天都要塌了。 "那是我们唯一的住房,砸锅卖铁也得保住。" 从那天起,这对夫妻开始了漫长的还款路。 银行流水中清晰记录着他们的挣扎:2014年春节前凑的5万元、2015年变卖货车的12万元、2016年向亲戚周转的20万元…… 到2017年11月最后一笔还款到账,四年累计支付159.03万元,平均每年要还近40万元。 让他们崩溃的是,典当行突然拿出合同说"本金还没还清"。 2021年收到的法院传票上,典当行不仅要求偿还剩余100万元本金,还要按年利率36%支付后续利息。 "我们还的钱比借的多了60多万,怎么可能还欠这么多?" 孙某拿着厚厚一叠还款凭证质问对方,却只得到"按合同办事"的冰冷回应。 一审法院部分支持了典当行的诉求,判决夫妻俩还要归还98.2万元。 这个结果让孙某当庭落泪:"生意早就停了,房子要是没了,我们一家去哪住?" 9月17日,在二审庭审现场,法官明确指出,本案借款本金应为实际到账的97.5万元,而非合同写的100万元。 而且按标准计算,以97.5万元为本金,四年合法利息约为57.6万元,本息合计仅需偿还155.1万元。 而夫妻俩实际支付的159.03万元,不仅早已还清全部债务,还多付了近4万元。 二审法院采用"先息后本"的计算方式,先从159万元还款中扣除57.6万元合法利息。 剩余101.43万元用于冲抵97.5万元本金后,还结余3.93万元。 这场判决撕开了典当行业的潜规则。 就像本案中,典当行同时使用合同和当票两种文件约定费用,普通人很难算清实际利率。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操作并非个例,2025年曝光的多起借贷纠纷中,都存在类似的"合同陷阱"。 拿到终审判决书那天,孙某特意去银行打印了完整的流水明细。 看着四年间密密麻麻的还款记录,他感慨万千:"要是早点懂法,就不会吃这么多苦。" 这个案例给所有人提了醒:借钱时一定要看清实际到账金额。 任何放款时扣除的"手续费""服务费"都属于砍头息,本金应以实际收到的金额为准。 计算利率时要把所有费用叠加,超过年化24%的部分可以拒绝支付。 靠高息套路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公平有序的信贷市场,需要司法、监管和每个消费者共同守护。 普通人讲诚信,更不该被套路。 信息来源: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2025-09-18发布:夫妻借100万元还159万元后,还被追讨百万!法院判了
套路太深了!江苏南通,一夫妻为筹集资金,将房产抵押给典当行,借了100万元,还了
拾九观人间
2025-09-19 15:42:4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