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一天,于震抄起手边的凳子就砸到了怀孕妻子方柏霓的身上,哪怕躲避及时,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22 17:42:49

2010年的一天,于震抄起手边的凳子就砸到了怀孕妻子方柏霓的身上,哪怕躲避及时,方柏霓也没能幸免,至此于震“家暴男”的称号被死死的按在他的头上。   2020 年底,《巡回检察组》庆功宴的后台,于震握着奖杯站在角落,看着眼前热闹的人群,眼神里既有释然也有感慨。 这部剧让他凭借 “陈咏” 一角再次获得观众认可,弹幕里满是 “演技在线”“又看到熟悉的硬汉”,很少再有人提及 2010 年那场让他跌入谷底的 “家暴风波”。 十年时间,他从被舆论钉在耻辱柱上的 “家暴男”,重新站回荧幕中央,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蛰伏与改变。   2010 年北京那处安静的小区,于震和方柏霓的争吵声打破了午后的平静。彼时两人结婚刚半年,因戏结缘的感情在柴米油盐中迅速消磨。 于震性格急躁,方柏霓敏感细腻,从剧本讨论到生活琐事,两人几乎天天吵架。那天的冲突源于一件小事; 方柏霓觉得于震忽略孕期的自己,于震则认为妻子过度情绪化,争执升级时,他情绪失控抄起身边的凳子,虽未直接砸中,但凳子落地的碎片还是划伤了闪避的方柏霓。 媒体很快报道了此事,“家暴怀孕妻子” 的标题像重磅炸弹,瞬间引爆舆论。   那时的于震,刚凭借《吕梁英雄传》《五号特工组》里的硬汉角色站稳脚跟,荧幕上的勇敢坚毅与现实中 “打孕妇” 的标签形成强烈反差,公众的愤怒几乎将他淹没。 没有人追问争吵的前因后果,也没人在意警方调解记录里 “双方均有情绪激动行为” 的表述,“怀孕”“凳子”“殴打” 这几个关键词,足以让他被钉上 “渣男” 的标签。 戏约很快中断,原本定好的主演角色被替换,甚至有剧组明确表示 “不录用有家暴争议的演员”,他的演艺之路几乎被彻底堵死。   最艰难的时候,于震退回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剧院蛰伏的两年里,于震不仅找回了表演的初心,还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辛月。 2012 年,辛月参演话剧《甲子园》,两人因搭戏相识。起初辛月对他保持距离,但一次排练结束后,她看到于震在后台帮一位拄拐杖的老演员收拾东西,还细心地把台阶处的杂物挪开,怕老人绊倒。 后来接触多了,她发现于震虽然话少,但很细心:知道她喜欢吃甜食,会在排练间隙带一块蛋糕;她赶早班排练,他会提前在地铁口等,帮她拎沉重的剧本包。 辛月的家人起初强烈反对,于震没有争辩,只是每周都去辛月家,帮着修水管、换灯泡,陪辛月的父亲下棋,慢慢用行动打消了家人的顾虑。 2013 年结婚后,于震把更多精力放在家庭上。辛月怀孕初期反应大,他专门去报了孕妇餐烹饪班,每天变着花样做营养餐;辛月半夜腿抽筋,他会立刻起床帮她按摩; 孩子出生后,他主动承担起夜醒喂奶的任务,让辛月能好好休息。有次辛月在采访中笑着说:“我家孩子第一次叫‘爸爸’,他比拿到剧本还激动,抱着孩子在客厅转了好几圈。” 这种对家庭的投入,让外界渐渐看到他的改变,也为他的事业回暖埋下伏笔。   2015 年,《人民检察官》剧组找到于震,邀请他饰演反贪局长方大庆。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特意去北京市检察院体验生活,跟着检察官一起去看守所提审、去案发现场勘查,甚至熬夜研究真实的案卷。 剧中有一场审讯戏,他没有用夸张的表情,而是通过眼神的变化和语速的调整,展现角色的威严与智慧,播出后获得观众认可:“这才是有质感的表演。” 之后他又在《巡回检察组》中饰演陈咏,凭借细腻的演技,再次刷新观众对他的认知。 如今的于震,事业稳步发展,家庭也十分和睦。他很少接综艺,大部分时间拍完戏就回家,陪孩子写作业、和辛月一起做饭,偶尔会在社交平台分享家庭日常; 照片里的他笑容温和,完全没有荧幕上的 “硬汉” 距离感。面对偶尔翻出的旧争议,他不再回避,而是坦然回应:“过去的错我不会忘,它时刻提醒我要珍惜现在。” 方柏霓则早已淡出娱乐圈,专注于私人生活,双方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于震的经历证明,人生没有永远的低谷,也没有撕不掉的标签。一次争议可能会让人跌入谷底,但只要愿意反思、努力改变,用行动证明自己,就能重新站起来。 如今的他,不再是那个被 “家暴男” 标签定义的演员,而是一个懂得珍惜家庭、专注事业的丈夫、父亲,也是一个用演技赢得尊重的表演者。     信源:中国新闻网——于震发声明否认家暴 称殴打妻子致流产纯属捏造

0 阅读:26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