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了!弹了!终于弹了! 空警600、歼-15T、歼-35舰载机,在中国海军福建舰上完成弹射起飞和着舰! 9月22日,央视镜头里那个震撼瞬间让无数人热血沸腾。福建舰甲板上,空警-600预警机在电磁弹射器的推力下如离弦之箭般升空,这是官方首次公开我国航母电磁弹射的实战画面。 而就在这次公开画面的十几天前,这艘8万余吨的巨舰按计划穿越台湾海峡,赴南海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全程保持稳定航行姿态,展现了良好的装备性能。从技术突破到正常训练,福建舰用一连串扎实动作证明,中国航母已经真正走进了弹射时代。 这次公开的弹射画面里藏着不少技术亮点。福建舰配备的三台电磁弹射器采用独立运作设计,每台弹射器都有专属的电力供应和控制系统,单台设备的临时故障不会影响其他弹射轨道的正常使用。 这种设计让甲板作业效率得到质的提升,战机连续起飞间隔能稳定控制在一分半钟左右。军事专家测算显示,相比传统蒸汽弹射,这套系统不仅能耗降低三成以上,单次弹射成本也大幅下降,长期使用能节省大量经费。 更关键的是,它的弹射力度调节范围非常灵活,既能轻柔推送歼-35这样的隐身战机,又能稳定助推满载设备的空警-600预警机,真正实现了"轻重通吃"的全能表现。 很多人好奇,福建舰没有采用核动力,怎么能带动耗电巨大的电磁弹射系统?这就要归功于我国独创的综合电力系统。 舰上四台大功率蒸汽轮机提供的强劲动力,通过这套系统实现智能分配,既能保证军舰正常航行所需动力,又能在弹射瞬间集中输出巨大电能。 这种常规动力与电磁弹射的组合方案在全球航母中独树一帜,试航数据显示,即便在复杂海况下,这套动力系统也能保持稳定输出,为各类设备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2024年5月首次海试时,这套系统就完成了全面测试,为后续弹射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央视画面能清晰看到,福建舰的甲板作业流程已经相当成熟。起飞助理的指挥手势标准规范,弹射器与战机的连接动作一气呵成,这些细节背后是无数次训练的积累。 不同于滑跃起飞航母,弹射型航母的甲板调度更为复杂,战机停放位置、弹射顺序、维护保障等环节都有精密讲究。 此次公开画面中,三型战机有序完成起降,说明福建舰已经初步具备全甲板作战能力,不再局限于单架次测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空警-600预警机的成功弹射意义重大,它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最新氮化镓材料技术,结合S波段和UHF双波段工作模式,对典型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600公里,能为航母编队提供强大的早期预警能力。 这次三型机成功弹射,背后是整个国防工业体系的协同突破。从特种钢材到精密电子设备,从弹射器的耐高温材料到舰载机的强化起落架,每个环节都经过了严格测试。 就像弹射器轨道使用的特种钢材,既要承受战机起飞时的巨大冲击力,又要抵御海水长期腐蚀,这种材料的研发历经了十几年攻关。 空警-600搭载的雷达系统更是集合了多项创新技术,其天线直径约7米,采用电子扫描方式,不需要机械旋转就能实现360度全覆盖,探测效率和抗干扰能力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些技术突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我国舰船建造和航空工业长期积累的集中体现。 另外,此次央视公布视频不难看出背后的深意,就在福建舰完成台海穿越后的9月12日,美"希金斯"号驱逐舰、英"里士满"号护卫舰过航台湾海峡并进行滋扰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随即组织海空兵力对其全程跟监警戒,有效应对处置。 这两个事件在时间上前后衔接,但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中国海军的正常装备训练,后者则是外部势力的刻意挑衅,解放军的应对行动充分展现了捍卫国家主权的能力和决心。 期间日本防卫省还曾派出P-3C反潜巡逻机进行远距离侦察,。 网友们在讨论中特别关注福建舰的实战价值。歼-35作为隐身舰载机,具备优秀的突防能力;歼-15T延续了重型机优势,可搭载多种武器执行打击任务;空警-600则像"空中指挥所",能引导战机进行协同作战。 这三型机形成的作战体系,通过电磁弹射的高效运作,让福建舰的综合战力得到质的提升,这种提升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质的飞跃,标志着我国航母建设进入新阶段。 看着画面里战机呼啸升空的场景,不少军迷感慨这一步走了太多年。从辽宁舰解决有无问题,到山东舰实现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舰突破弹射技术,中国航母用十几年时间走完了别人几十年的路。 这次弹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接下来还有更多复杂科目需要训练,更多战术需要摸索。但无论如何,福建舰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海军装备发展正在稳步迈向世界前列。 信息:弹射画面公开!海军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成功完成起降训练 2025-09-22 17:47·人民日报
沈飞是真的有点憋屈了,好不容易搞出了歼-35和歼-35A,结果没想到成飞又拿出了
【20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