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弹射画面官宣! 这次 “上新” 让西太平洋各国紧盯,战略天平要倾斜了 这段时间的西太平洋很不平静,美国在关岛悄悄增加了驻军,日本也在西南诸岛忙着强化防御。就在这时候,中国福建舰传来了好消息。 2025年9月22日,央视公开了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完成在福建舰上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个看似简单的起飞动作,其实正在悄悄改变西太平洋的战略格局。 毕竟在全球航母俱乐部里,大部分的日子过得都不轻松。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又因为漏水问题趴窝了,这已经是几年内的第三次,每次维修都要花上几千万英镑。 法国那边更着急,他们规划的新一代核动力航母要等到2038年才能服役,比福建舰晚了十多年,而且关键的电磁弹射系统还得从美国进口。 印度更是被福建舰刺激得够呛,国防部长急着宣布要建第三艘甚至第五艘航母,可他们现有的航母连基本的出勤率都保证不了。 相比之下,福建舰从2024年5月首次海试到现在形成初步作战能力,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这种稳定推进的发展节奏,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美国《海军新闻》网站早就说过,福建舰是美国以外建造过的最强大的现代航母。 这个评价可不是随便给的,看看美国自己的福特级航母就知道,虽然吨位更大,可电磁弹射系统故障不断,平均每几百次就会出问题,只要一台坏了其他几台都得停工。 而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不仅稳定,还能兼容从200公斤的无人机到35吨的预警机,这种兼容性让航母的作战灵活性大大提升。 军迷们常说的“十年陆军,百年海军”,从这些细节里就能看出中国海军的发展有多扎实。 福建舰此次公开的弹射测试,背后是一套经过千锤百炼的自主技术体系在支撑。不同于美国福特级航母电磁弹射系统频繁出现的故障问题,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系统在多次试验中表现出了惊人的稳定性。 这套系统能精准控制弹射能量,既能让 35 吨重的空警 - 600 顺利升空,也能适配轻型无人机的起降需求,这种兼容性在全球航母中都属罕见。 军事专家分析,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能量利用率达到 60% 以上,远超蒸汽弹射 6% 的水平,这意味着在相同燃油消耗下,福建舰能执行更多架次的起降任务,直接提升了持续作战能力。 支撑福建舰远洋部署的核心能力,还体现在其出色的自持力设计上。作为一艘满载排水量超 8 万吨的大型航母,福建舰的内部空间布局经过精心优化,燃油携带量比辽宁舰增加了 20%,淡水储备能力也大幅提升。 这使得它在不依赖外部补给的情况下,能在海上连续部署 60 天左右,比辽宁舰的自持力提升了三分之一。 这种设计理念让福建舰在西太平洋执行任务时,减少了对后勤补给的依赖,提升了战略灵活性。当其他国家航母还在为频繁补给发愁时,福建舰凭借自身强大的自持能力,已经具备了在远海长时间保持存在的基础条件。 还有福建舰搭载的融合通信系统,这套被称为 “海上 Wi-Fi” 的先进设备,能将本舰、伴随舰艇和岸基站点连成一张超宽带信息网。 在测试中,三舰之间的目标轨迹数据传输几乎实现零延迟,就连远端无人机也能即时接入作战体系。 这种无缝衔接的信息共享能力,让福建舰不再是单独的作战平台,而是整个远洋作战体系的核心节点。 当歼 - 35 隐身舰载机、歼 - 15T 战斗机与空警 - 600 预警机通过数据链形成协同作战网络时,福建舰编队的作战半径已经延伸到第二岛链以外,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从 2024 年 5 月首次海试到如今形成初步作战能力,福建舰的发展速度令外界惊叹。这种快速推进的背后,是我国舰载航空事业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 从最早的滑跃起飞到如今的电磁弹射,从单一机型试飞到多机种协同作战,每一步突破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 此次参与弹射测试的歼 - 35、歼 - 15T 和空警 - 600 三型舰载机,此前都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受阅,这种 “受阅即实战” 的标准,体现了我国国防装备发展的务实态度。 在西太平洋这片战略要地,福建舰的崛起正在打破传统的力量格局。以往美国航母编队可以在这里不受约束地展示武力,而现在不得不考虑福建舰带来的制衡力量。 福建舰搭载的歼 - 35 作为第五代舰载机,在隐身性能和态势感知能力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配合空警 - 600 预警机形成的预警网络,能在远距离上构建起一道严密的防空屏障。 这种能力意味着在西太平洋地区,将出现一支能够与美国航母编队正面抗衡的空中力量。 随着福建舰完成关键测试,西太平洋的战略博弈将进入新阶段。传统的岛链封锁概念正在被打破,新的力量平衡正在形成。 福建舰带来的不仅是一艘先进航母,更是一套完整的远洋作战体系,这套体系让中国海军在远海防御中拥有了更大的战略主动性。
刚听说福建舰弹射成功,一个更大噩耗传来,美国军方鸦雀无声:这仗没法打了福建舰弹
【6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