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靠谱”的专家,公然在央视忽悠,为何能爆火这么多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张召忠,这个名字在中国公众舆论场里有着极为特殊的存在感,军事专家的标签之外,“最不靠谱专家”“局座”“战忽局局长”等一系列网络称号,共同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现象级人物,网络世界里,张召忠的言论时常成为段子手们的灵感源泉,弹幕和表情包里他的形象穿梭其间,奇妙的是,正是那些看似“不靠谱”的言论和预判,让张召忠以一种极具娱乐性的方式,成为军迷世界和大众舆论中的另类偶像。 在中国网络语境下,张召忠的“神言论”总能引发一波波热议,从“海带缠潜艇”到“歼-20只是小升级”,话语间的轻松随意和出其不意,让这些本该极为严肃的军事话题变得妙趣横生,2013年,张召忠在节目中提出,黄海浅海区大量渔网、尼龙绳和海带养殖,足以让美国核潜艇陷入困境,这一论断在当时被网友们视为“异想天开”,网络上充满了调侃甚至质疑,然而,数年后,现实却用几起核潜艇被渔网缠住的新闻为他“正了名”,同样,关于歼-20的研发进展,张召忠在央视节目中曾淡化其技术突破,称其只是歼-10的改良,让许多关注军事科技的人士大跌眼镜,谁料歼-20首飞亮相,技术水准让外界震惊,众人纷纷回头品味张召忠当年的“忽悠”,还有“雾霾能防激光武器”的观点,初听荒诞,细思却有物理学依据,甚至成为军事科技讨论中的现实案例,这种言论的后发效应,反复印证了“局座”张召忠的另类预见力,也让“忽悠”一词在网络民间获得了新的定义。 追溯张召忠的成长和专业背景,可以发现这种“段子手”式的表达背后,实则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军工实践,张召忠出生于河北农村,靠着自学考入北京大学,精通阿拉伯语、英语等多门外语,1974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投身中国海军,从事导弹试验、装备论证等技术岗位,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曾作为军事翻译被派驻伊拉克,积累了国际实战经验,回国后,张召忠长期致力于海军装备科研,屡获破格晋升,后来出任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主任,张召忠著有大量军事书籍,内容涵盖海战法、现代海军战略、国际安全等领域,被广泛用作军校教材,多年教学和研究经历,为张召忠提供了坚实的专业底色,正因如此,他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军事知识“翻译”成大众能够迅速理解和记忆的趣味段子,这种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专家与普通观众之间的壁垒,使军事话题不再高冷艰涩,而是亲切可感、充满生活气息。 进入网络时代,“局座”张召忠的影响力经历了从电视到互联网再到社交媒体的多重跃迁,张召忠主动拥抱网络文化,善于自黑,乐于玩梗,退休之后,张召忠不再是央视的常驻嘉宾,转身成为新媒体达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直播等方式与粉丝互动,他将“战忽局”变为自己的自媒体品牌,直播时会穿着印有网络梗的T恤,主动回应网友的调侃,张召忠在网络上的弹幕互动、时常引用流行语、用年轻人的表达方式解读国际局势,使得60后、90后甚至00后观众都能在他的内容里找到兴趣点,网络上的“局座”不再只是严肃的军事评论员,更像是一个懂得自嘲、乐于分享的“互联网老顽童”,“战忽局”一词也由最初的贬义,逐渐转化为对其幽默和智慧的认可,成为军迷和年轻网友心中的专属符号。 在张召忠的“神预测”与“翻车现场”之间,互联网形成了独特的包容氛围,张召忠的误判和争议从未让他失去人气,反而强化了他“敢说敢认、接地气”的形象,例如,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张召忠曾判断美军不会贸然动手,结果第二天美军就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利比亚内战期间,他对卡扎菲政权的前景判断同样失误,这些“乌鸦嘴”时刻不仅没有让他被网友抛弃,反而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笑料,张召忠自己也在公开场合坦承,预测失误是常有的事,错了就认,继续讲解,他的自嘲与坦然,化解了尴尬,赢得了舆论的宽容和理解,观众在一边调侃“局座又翻车了”,一边仍然期待着他的最新观点和解读,形成了“吐槽—追看—再吐槽”的良性循环。 信息来源:新闻极客--新浪对话张召忠:美国智库真以为中国有“战略忽悠局”
中国最“不靠谱”的专家,公然在央视忽悠,为何能爆火这么多年? 麻烦看官老爷们
青衫栀幽音
2025-09-26 04:53: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