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宣布了 9月30日,特朗普政府又出新招,正式宣布对哈佛启动除名程序,要把

云景史实记 2025-09-30 16:10:39

特朗普又宣布了 9月30日,特朗普政府又出新招,正式宣布对哈佛启动除名程序,要把这所世界顶级大学踢出联邦钱包名单。 事情起因是年初白宫以校园反犹为由,一把卡住哈佛22亿美元科研经费,哈佛不服,告到波士顿联邦法院,9月初法官宣判政府违宪,必须解冻,哈佛刚松口气,不到一个月,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再发狠信,启动行政停权与除名,若走完流程,哈佛不只拿不到科研钱,连学生资助、政府合同统统泡汤,等于科研断粮。 这事儿的根子得从 2023 年 10 月巴以冲突说起,当时哈佛一群学生组织联名声称以色列要为冲突 “负全责”,这封信一下引爆了争议,被贴上了 “反犹” 的标签。其实哈佛校方一直没表态支持这封信,只是说要保护 “言论自由”,没惩罚学生,结果两边不讨好。 特朗普上台后直接抓着这事不放,今年 4 月就给哈佛下了整改令,要求关了 “多元化、平等与包容” 项目,还要削弱学生和教职工的权力,甚至改国际学生招生政策,说白了就是要干涉哈佛的办学自主权。 哈佛肯定不能同意啊,校长直接公开说 “不会牺牲独立性”,结果当天就被冻结了 22 亿拨款和 6000 万合同款,后来还追加威胁要取消免税资格,真是步步紧逼。 有人可能觉得哈佛财大气粗,少点联邦经费不怕?那是真不了解情况。哈佛每年能拿到的联邦资金可不是小数目,光去年接受审查的拨款就有 87 亿,还不算 2.5 亿多的政府合同。 这些钱不全是搞科研的,里面还有大量学生资助,好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靠着联邦佩尔助学金才能读得起哈佛,真断了钱,这些学生第一个受影响。 更别说科研了,哈佛的癌症研究、传染病防治这些项目,一大半都靠联邦经费支撑,之前冻结 22 亿的时候,已经有实验室停了项目,研究人员都快没工资了。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操作,完全不讲法律规矩。波士顿联邦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在 84 页的判决里写得明明白白,政府这是 “以反犹为幌子的意识形态攻击”,违反了言论自由权,而且冻结的经费里,大部分研究跟 “反犹” 压根没关系。结果法院的判决成了耳旁风,换个 “除名” 的法子接着来。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今年 5 月他们就试过取消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资质,当时哈佛 6793 名国际生都慌了神,这些人占了学生总数的 27.2%,好多实验室的核心成员都是国际生,真要赶走,项目直接瘫痪。后来还是法院叫停了这荒唐事,现在又换了个招数,摆明了就是不把哈佛整服帖不罢休。 更过分的是,哈佛不是唯一的目标。特朗普政府早就把常春藤联盟当成了 “靶子”,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些名校之前都被冻结过经费,算上哈佛已经有七所顶尖高校遭了殃。 他们打的算盘很清楚,哈佛是全球公认的顶尖学府,把哈佛整服了,其他高校自然不敢不听话。说白了就是借 “反犹” 的名义,推行自己的政治 agenda,要把保守派的那套理念强塞给高校,连招生、招聘都要按政府的意思来,这哪还是学术自由,分明是学术专制。 现在哈佛的日子是真难过,校长都自愿减薪 25% 了,公共卫生学院还裁了员,连打印、餐饮这些日常开支都在压缩。 之前为了应对国际学生签证限制,还跟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签了应急计划,怕学生来不了只能转去加拿大上课,这要是真除名了,麻烦更得翻倍。 国际上那些顶尖的科研人才本来挤破头想进哈佛,现在看美国政府这么折腾,都开始往欧洲、亚洲跑了,这哪是整哈佛啊,是在毁美国自己的科研根基。 特朗普政府口口声声说要打击 “反犹主义”,可实际做的全是政治操弄。哈佛校园里确实有争议声音,但政府不去做细致工作,上来就用经费卡脖子,法院判了还不认账,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说白了,就是想借着 “反犹” 的政治正确,打击那些被他们视为 “自由派堡垒” 的顶尖高校,强化自己 “反精英” 的形象,为政治服务罢了。 可哈佛也不是软柿子,从冻结经费到禁招国际学生,再到现在的除名威胁,每次都硬刚到底,直接告到法院。之前禁招国际学生的禁令被法院叫停,冻结经费的判决也赢了,这次估计还是得走法律途径。 但就算最后赢了官司,这反复折腾的过程已经让哈佛伤了元气,科研项目中断、人才流失,这些损失可不是钱能补回来的。 这事儿根本不是 “反犹” 之争,也不是经费之争,是权力干涉学术的典型。一个国家的顶尖高校,本该是搞研究、育人才的地方,现在却成了政治博弈的战场,被拿着经费当武器反复敲打,这不管对哈佛还是对美国的教育科研来说,都是天大的损失。特朗普这波操作,看似是赢了政治筹码,实则是在砸自己国家的招牌,真是短视又荒唐。

0 阅读:1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