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真诚地告诉俄罗斯,即只要让乌克兰停电,那么也不要指望乌克兰会软弱。 这种强硬不是随口说说,而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底气。乌克兰的能源设施早就成了攻击目标,从发电站到天然气基础设施,多次遭袭后,全国大面积停电成了常态。 有的城市每天停电累计超过 12 小时,医院里正在做手术的医生得摸出手机手电筒继续操作,高楼里的居民被困电梯几小时才能获救,就连远程办公的人都得天天往有发电机的咖啡馆跑。 电网被破坏的连锁反应更让人头疼。没有电,水泵没法运转,居民连自来水都用不上;集中供暖系统停摆,寒冬里的室内温度能降到 13℃,人们只能烧木柴取暖。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大量医疗机构因能源问题无法正常运作,产房的保温箱、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都面临断电风险,前前后后有几百家医疗设施遭到攻击。 泽连斯基敢放出这样的话,背后有实实在在的支撑。以色列提供的 “爱国者” 系统已经在乌克兰正式运行,还有两套很快就能到位,这些装备能拦截不少来袭的导弹和无人机。 他还跟美方提了要求,希望能买到射程超过 2000 公里的 “战斧” 巡航导弹,而对方这次没有直接拒绝,这意味着远程打击的可能性在增加。 更值得注意的是,能源设施的对抗早已有过交锋。俄方曾说暂停袭击乌能源设施,但当晚就有近 150 架无人机扑向相关目标。 而乌方也曾被指攻击俄境内的变电站和天然气计量站,导致俄方上千户居民停电,双方在这一领域的拉扯从未停止。 现在的乌克兰已经摸出了一套应对办法。全国建了超过 5500 个 “无敌中心”,设在学校或帐篷里,配着发电机和加热器,人们能去那取暖、充电、连网。 电力工人更是成了 “逆行者”,每次袭击后都第一时间抢修,多数时候能在 24 小时内恢复供电,只是这些修补往往很脆弱,经不起下一次打击。 泽连斯基的表态里,藏着更复杂的处境。乌克兰的政府预算已经不够支付军队薪水,他直接提出希望欧盟承担军费,认为自己是在替对方挡子弹。这种 “欧盟出钱、乌克兰出人、美国卖武器” 的模式,成了当前局势的一个缩影。 从手术台上的头灯到 “无敌中心” 的暖炉,从防空系统的拦截到对远程导弹的渴求,乌克兰的强硬里,有民生的韧性,也有现实的算计。能源对抗的背后,其实是更胶着的僵局。 你觉得这种以牙还牙的方式能改变局势吗?还是会让更多普通人陷入困境?
就在最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真诚地告诉俄罗斯,即只要让乌克兰停电,那么也不要指望
朦胧烟雨楼
2025-10-01 13:30:09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