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慈禧下令,对石达开年仅5岁的儿子动用剐刑,且必须剐满3000刀。然而

混沌于浮云 2025-10-01 16:49:04

1863年,慈禧下令,对石达开年仅5岁的儿子动用剐刑,且必须剐满3000刀。然而,两刀下去孩子便疼到晕厥,有人替孩子求情,慈禧却慢悠悠地回了一句:不着急,先养着,慢慢地过剐…… 石达开出生在1831年的广西贵县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他靠耕田和买卖维持生计,同时练习武艺和阅读书籍。1847年,他接触到洪秀全的拜上帝会教义,很快加入其中,并在信徒中脱颖而出。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他带领本地数千人响应,组成队伍在前线冲锋,挥舞武器击退清兵的初次围攻。起义军推进中,他指挥部队攻克永安城,并在1853年3月围攻南京时,率部从西门突破,带头冲入街巷,清除抵抗力量。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他负责统管军务,组织军队修筑营垒,确保粮草供应。 1854年,石达开出镇安庆,率军沿长江而上,击沉清军水师多艘船只。在城内,他设立官署,征收田赋时亲自监督,避免苛扰百姓。1856年9月,天京内部冲突爆发,他在外地收到消息,急调部队回援。冲突平息后,他带兵离开南京,转战江西,指挥士兵埋伏袭击清军补给线。进入浙江,他攻占湖州,下令夜袭敌营。福建战役中,他率军翻山越岭,突袭清军仓库,焚烧粮草。1860年,他入广西,再转贵州,穿越丛林开辟道路。1862年进云南,面对清军堵截,他指挥部队在河边设阵,阻敌渡河。 1863年春,石达开进入四川,士兵沿山道前进,避免伏击。5月抵达大渡河,河水湍急,他指挥士兵抛绳过河。清军围堵后,他与将领商议,决定投降以换取士兵生路,被押往成都途中,他沉默前行,直至公堂受审,被判凌迟处死。他在受刑时保持沉默,没有发出声音。历史记载显示,他一生参与太平天国运动,从起义到转战多地,推动了反清行动,但内部矛盾和兵力分散导致失败。 关于石达开5岁儿子石定忠的遭遇,民间流传版本说他被判凌迟,必须满3000刀,但孩子太小,两刀后晕厥,有人求情,慈禧下令养着慢慢剐。这个故事在各种野史和网络文章中反复出现,强调清廷的残酷和慈禧的冷血。流传中提到,孩子被移到牢房,每天喂食养伤,伤口愈合后继续行刑,过程反复,年复一年,刀数累计,直到15岁才补满3000刀结束生命。他的弟弟刚出生,也被判同样刑罚,到10岁时因伤口感染而死。慈禧闻讯发怒,惩处刽子手,那人逃走,四川总督吞金自尽。 这些细节在许多来源中被描述为真实事件,比如一些历史故事集和在线文章,但仔细查证权威资料,会发现这更像是后人为了突出清廷暴政而编造的传说。实际历史记录,如晚清费行简的著作《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指出石定忠被关押后不久,就被清军用石灰堵住口鼻窒息而死。没有长期养护和慢慢剐的记录。其他可靠来源也确认,石达开投降后,家人命运悲惨,但不是通过凌迟满3000刀的方式。弟弟的遭遇同样缺乏确凿证据支持长期行刑的说法。 尽管民间版本生动,但权威历史研究认为,这种养大后剐的叙述是为了渲染悲剧效果,实际处决方式更直接残忍。清军将领杨重雅建议用石灰压毙石定忠,避免孩子长期哭闹。这反映了清廷对太平军家属的灭绝政策,但没有涉及慈禧亲自下令慢慢剐的细节。慈禧在1861年后掌权,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确实严厉,但具体到石达开家人的命令,可能通过地方官员执行。流传故事虽有夸张,却基于真实的高压统治背景。

0 阅读:1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