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来自内蒙古的李献功为了躲避上门催债的债主,他只好躲在自家地窖里。此时

小史论过去 2025-10-05 19:13:21

1999年,来自内蒙古的李献功为了躲避上门催债的债主,他只好躲在自家地窖里。此时的他突然想起了父亲留给他的一块金属牌,于是李献功赶紧将其找出来并拿去换钱。经过鉴定,那块金属牌果真是个宝贝! 说起这事儿,得从李献功他爸老李讲起。1961年,老李在内蒙古科右前旗索伦镇索伦屯附近的黑山头,洮儿河边挖沙石谋生。铲子忽然碰上硬东西,他扒开沙土,捞出一块圆孔金属牌。牌子裹满泥巴,他抖抖就扔进筐里。回家后,随手搁屋角,几年过去落灰生锈。一次朋友来串门,捡起牌子刮干净泥垢,看到上面弯弯曲曲的符号。朋友说这兴许是旧文物,能值钱。老李压根不信,觉得就是块破铁片,直接扔进地窖角落,压上砖头忘一边去。老李一辈子务农,靠河边沙土过日子,没多想这东西。 老李这辈子就这样,平平淡淡。1996年冬天,他病重躺在炕上,拉着儿子李献功的手,喘着气指地窖,说里面有块牌子,日子紧了就挖出来换钱。说完没多久,他就走了。李献功忙着办后事,顾不上查看。三十多岁的李献功,本来也跟爸一样务农,推车拉土,日子凑合。三年后,他想换条路,用攒的几千块本钱进城开小买卖,卖日用品。开头还行,货卖得动,账上有点进。可他管不住事儿,货源断档,账目乱套。转眼本钱赔光,还欠下两万块债。债主们不依不饶,轮番上门要钱,李献功躲无可躲。 1999年那阵子,李献功日子真叫一个难。生意黄了,债台高筑,他在家转悠也没辙。债主上门砸门,他只能猫进地窖。蹲那儿发呆,脑子一热,想起爸的遗言。爬起来在地窖里翻腾,推开麻袋堆,砖头底下果然有块脏牌子。拽出来,借光瞧瞧,锈迹斑斑,圆孔正中,重量不轻。他卷袖子蘸水擦,符号渐渐露出来,弯曲古怪,像蚯蚓爬。他不懂这些,但觉得不一般。揣兜里出门,骑车进城找人瞧。古玩摊贩摇头,说顶多几块钱。他不死心,转悠几家铺子,没下文。 李献功这趟折腾,算是撞上正路。听说城里有收藏家刘振春专收旧货,他直奔过去。刘振春接过牌子,眯眼细看,用镜子放大符号。材质纯金,刻痕深,中间编号张字九十六号。刘振春琢磨半天,说这像是旧时达官物件,值一万二。先付两千定金,余款几天结。李献功收下钱,松口气,总算还了点债。可他转念一想,牌子这么特别,卖便宜了。几天后,他上门要回,说不卖。刘振春劝不住,只好退钱。李献功抓着牌子走人,手里沉甸甸的。 退了款,李献功急需现钱还债,又带牌子去金店。老板接过去掂掂,眼睛亮,说按金价收,还提议剪角熔炼测含量。李献功摇头拒绝,觉得这东西不止金子值钱。老板压价到一千加工费,他气呼呼出门。消息不知怎么传开,一家研究所找上门。研究人员带牌子进实验室,用仪器扫描。光谱显示纯金成分,文字比对后,确认是元代忽必烈时代物件。用八思巴文刻的,特殊蒙古文,创于元初国书。李献功站在那儿,听他们讲历史渊源,牌子出自河谷沉没,埋沙里几百年。 这牌子来头不小,元代圣旨金牌,忽必烈时期用。八思巴文是藏传佛教僧人八思巴创的,元朝官方文字,刻在金牌上传旨。牌面长方圆角,圆孔挂系,编号标明序列。研究人员说,这类金牌稀缺,国家一级文物,象征皇权。消息传到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包祥闻风而来。包祥接牌细瞧,手指沿符号滑,解读部分文字。叫来蒙古学中心主任齐木德道尔基,一起商量。讨价半天,包祥出五万块买下。李献功同意,收钱清债。 包祥买下后,直接捐给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从此牌子进展柜,灯光下符号闪金光。博物馆记录,这金牌出土黑山头,1961年河边挖沙得来。民间流传四十年,差点熔炼成金。专家说,它见证元代文化融合,蒙古帝国扩张史。忽必烈用这类牌子下达圣旨,覆盖欧亚大陆。李献功这事儿,成了当地传奇。普通农家物件,变国家宝贝,提醒人旧东西别小瞧。日子稳了,他继续务农,拉车过活,没再折腾买卖。

0 阅读:0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