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孙玉芹盯着报纸上“氢弹之父“四个字,心想:“原来老头子瞒了半辈子的秘

团扇轻摇时光 2025-10-06 00:35:51

1988年,孙玉芹盯着报纸上“氢弹之父“四个字,心想:“原来老头子瞒了半辈子的秘密,是去造氢弹了啊!“ 几十年的婚姻里,总有说不清的秘密藏在心底。1988年那天,孙玉芹翻开报纸,看到“氢弹之父”四个字时,一切谜底揭开——原来丈夫瞒了半辈子的事,是为国家造氢弹。这段隐秘的家庭往事,牵扯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付出和等待,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于敏是我国家核物理学界的顶尖人物,1926年出生在天津宁河县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家里穷,父亲就是个小职员,母亲是寻常百姓,他从小就经历战乱,日本人占领天津时,他还亲眼见过那种屈辱场面。这让他从小就下定决心要为国家做点事。 他靠自学考上北大物理系,1949年毕业后留校当助教,后来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合作者们一起提出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这直接填补了我国在原子核理论上的空白。 孙玉芹是他的妻子,1958年从外地调到北京,进入同一单位做行政工作,两人就这样认识结婚。婚后,于敏的工作越来越忙。 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让他参加氢弹预先研究,当时中国面临国外封锁,只能白手起家。于敏从原子核理论转到氢弹研究,这意味着放弃个人学术前途,隐姓埋名28年。 氢弹设计比原子弹复杂得多,国外技术保密,于敏他们从零开始,拼命学习国外信息。一次“百日会战”,于敏埋头纸带堆里,率队发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关键,找到突破路径,形成完整设计方案。这直接推动中国氢弹试验成功,为国防实力提升立下汗马功劳。 孙玉芹在丈夫缺席时,独自处理家庭琐事,生孩子时于敏在基地,孩子生病住院他也只能短暂赶回。这样的牺牲不是一两天,而是几十年。1988年解密后,于敏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孙玉芹看到报纸才明白丈夫的付出。 晚年于敏说,童年亡国奴记忆是动力,核武器保障民族尊严。这有内涵,个人命运与国家相连。孙玉芹病逝给他打击大,于敏2019年去世,国家追悼认可贡献。科技进步靠无数人牺牲,家庭支撑不可少。于敏的忠诚,孙玉芹的守望,共同铸就国防实力。

0 阅读:24
团扇轻摇时光

团扇轻摇时光

团扇轻摇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