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军事对峙中,中国遇到的一个难题是我们的常规武器无法打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却能

冷紫叶 2025-10-08 11:38:12

在中美军事对峙中,中国遇到的一个难题是我们的常规武器无法打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却能借助环绕中国的军事基地,用常规武器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攻击。 从冷战那会儿,美国就开始在亚太下棋子了,当年杜勒斯提出的“岛链”概念可不是空谈,现在已经变成实实在在的军事牢笼。北起阿留申群岛,顺着日本列岛、中国台湾地区,再到菲律宾群岛,这第一条岛链像条绳子似的缠在沿海周边。 日本冲绳的美军基地离厦门才一千多公里,菲律宾给美国开放的9个军事基地里,有的离南海岛礁也就几百公里距离。这些地方部署的“战斧”巡航导弹随便就能打上千公里,F-35战机起飞后半小时就能抵达台海周边,等于把攻击武器直接架在了家门口。 更要命的是第二岛链上的关岛,这地方离台湾海峡两千多公里,却是美军的“战略枢纽”。安德森空军基地能起降B-2隐形轰炸机,海军基地停着核潜艇,现在还在加码部署武器系统。 美国陆军要在这儿放“爱国者-3MSE”防空系统和“萨德”反导系统,海军还要搞改进型“陆基宙斯盾”,连能发射“标准-6”和“战斧”的“堤丰”导弹发射器都要搬过来,前前后后砸了十几亿美元加固防御。 等于说美军在关岛既建了攻击的炮台,又搭了防御的盾牌,进可攻退可守。 反观中国这边,常规武器的射程确实卡着个大难题,咱们最拿得出手的东风-26D,就算最新升级后射程延伸到5000公里,也就能刚好覆盖关岛,想碰美国本土还差得远。 从上海到美国西海岸直线距离就超过一万公里,常规巡航导弹比如长剑-10A,就算由轰-6K带着抵近发射,最远也就能摸到第二岛链边缘。 战略轰炸机这块更是短板,轰-6系列再怎么改进,航程和载弹量跟美国的B-52、B-2比还是差着档次,更别说美军还有能全球部署的航母战斗群,舰载机随时能从海上发起攻击。 这局面不是一天形成的,美国二战后就靠着战争红利抢占了全球战略要点,光是印太地区的军事基地就有上百个,还拉着日本、菲律宾搞军事同盟,把这些国家变成前沿据点。 他们甚至故意把驻冲绳的陆战队往关岛撤,就是想让这些“岛链国家”先当缓冲,自己躲在后面发动攻击。 中国不一样,一直奉行防御型国防政策,海外军事存在少得可怜,唯一的吉布提保障基地还是用来搞护航和人道主义救援的,跟美军那种攻击性基地完全不是一回事。没有前沿据点,常规武器再厉害也飞不远,这是地理和战略定位决定的先天限制。 更关键的是美军这套体系已经磨合了几十年,基地之间有数据链打通,侦察机从日本起飞搜集情报,导弹从菲律宾或关岛发射,预警机在天上引导,形成了完整的打击闭环。 他们去年还特意搞了《导弹防御评估》报告,明说要把关岛打造成反导堡垒,就是怕中国的区域拒止武器打断他们的攻击链条。中国这边虽然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领先,东风-26D能把美军航母逼出作战半径,但这些武器的设计目标是“拒止”而不是“进攻”,核心是不让美军靠近,而不是打到美国本土去。 有人可能会说东风-5射程能到1.2万公里,打美国本土绰绰有余,但那是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跟常规武器完全是两码事。 核力量是用来战略威慑的,真到常规对峙时根本用不上,这也是中美军事博弈的特殊之处,美国能靠常规武器在周边施压,中国却没法用常规手段还以颜色。 这种不对称还体现在预警体系上,美军虽然E-7预警机项目黄了,但靠着遍布岛链的雷达站,还是能提前探测中国的武器动向,而中国要监测美国本土的常规武器部署,得靠卫星和远程侦察机,效率差了一大截。 不过这也不是说中国就没辙了,东风-26D被外媒叫“关岛杀手”不是白给的,5000公里射程刚好能敲掉美军的西太枢纽,等于打断了他们的攻击链条。长剑-100巡航导弹能配合轰-6K,在第一岛链外形成威慑,让美军基地不敢轻易开火。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上的突破,已经形成多层作战体系,就算常规武器打不到美国本土,也能让美军的岛链基地变成“活靶子”。 说到底,这种局面是历史遗留、地理条件和战略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靠全球霸权把武器架到别人家门口,中国则靠着区域拒止能力守住防线。 常规武器打不到美国本土确实是个现实难题,但中国的应对思路从来不是“对等攻击”,而是让美军的基地和舰队不敢轻易动手,这正是防御型国防的智慧所在。随着东风系列导弹不断升级,还有呼之欲出的新型战略轰炸机,未来这种不对称的差距肯定会慢慢缩小。

0 阅读:30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